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羊行街保守着的秘密
www.dqnews.com.cn 2014-03-10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开 栏 语

  德清,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在德清的大地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老地名。新市古镇的羊行街、河泊所前、干河弄、斗富弄、善余弄、胭脂弄……,乾元镇的丁家弄、张仙弄……在德清的不少乡镇、农村都有着这样富有文化色彩的古弄古巷。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这些老地名正在渐行渐远,或者已经消亡。从今天开始,《正在消失的老地名》栏目正式与读者见面。
  老地名的故事说不完,老地名的人物道不尽。在这里,我们的记者将带你走近一条条古巷,一个个老地名,去探索那隐藏在岁月沧桑里的传奇故事。你可以将它们当做一个故事来看,也许,从新旧更迭社会变迁中,还可能获得一点点的小启示。

 

  三潭九井十八块三十六座桥七十二条弄。这就是杭嘉湖腹地新市古镇千年前的城市科学规划和格局。

  穿行在古镇新市的街巷中,你可以发现不少古色古香的老地名,河泊所前、甘河弄、姬放弄、井台弄、胭脂弄、加会堂……砖墙和青石经历着岁月的变幻。寻访着这些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老地名,背后掩藏的秘密和故事也就慢慢地从岁月中浮现而出,虽然有些退色,神情却依然鲜活。

“遗失”身份证的羊行街

  新市的老居民都记得:健康路穿过新市镇中心,呈东西走向。相隔一列店面,与它平行有一条古老的街道叫羊行街。谁也不知道这个老地名是什么时候有的,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这条街与当地湖羊交易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在的羊行街在哪儿?当地居民徐传忠在新市西河口文史馆东侧自费办起了“仙潭吟”文化展示点,在花费了大力气精心制作的《仙潭古迹追湮图》上,他为记者找到了羊行街的准确位置(如图②红线)。

  显然,当地人对羊行街有着很深的感情。在采访时,有不少路过的居民停了下来,仔细听着,还不时插话补充一下。

  穿行在古街小弄中,在应该是羊行街的位置,记者并没有找到有关联的地名牌。只是勉强找到了羊行街遗留下的一段,全长有20米左右,看上去很是寒酸狭窄。

     虽然古街依然存在,但明显将自己的“身份证”弄丢了。生意颇为红火的“真传茶糕点”老板程阿新正在蒸制小镇传统名点茶糕,他的小店面向西安路,他告诉记者,店后就是羊行街的真身(如图①)。

  其实,羊行街在当时可是赫赫有名的交易场所。世居新市的程宝华今年已经84岁高龄,依然声若洪钟,中气很足。对于羊行街,他是最具发言权的人,“我这一生都是吃皮毛饭的。”程宝华说,“羊行街一直从太平桥开始,穿过现在的中心公园一直与宁夏路连接,全长160米左右,因为是浙北最大的湖羊交易市场才有名。有一段据说以前叫猪行街,但后来都称为羊行街。”

羊行街里的羊故事

  羊行街里发生的故事和保守着的秘密,大多与羊有关。

  程宝华14岁时,就进入当地西庙前一家名为“源丰泰”的皮毛行学生意,他清楚记得,那是在1944年。在解放后的1951年,有不错手艺的他来到了新生私营股份土产公司,56年进入当时的新市区供销社,也就是俗称的收购站制作皮毛,当时的地址就在羊行街。

  “当时周边的农村主要副业有蚕桑和养羊。一般的农户家中都养羊,多的十几只。”程宝华回忆说,“羊行街就是当时的活羊交易中心,农户一般用航船将湖羊通过水路运到太平桥河埠,然后牵上岸进入羊行街交易。”

  羊行街除了湖羊交易,当然还有羊皮羊毛交易。而程宝华当时的工作就是剥制小羊皮。剥制小羊皮需要有特殊的手艺,先得用竹管吹气,然后动手,剥下后还要用一寸铁钉固定在杉木板上晾晒干燥成型。

  这个行当,程宝华从14岁开始一直干了40年。“羔羊皮是上好的裘皮原料,按照品质分为头路、二路和三路,还有次一和次二。在1958年价格分别是5元、4元、3元、1.5元和7角。羔羊皮要比大羊皮珍贵,一张大羊皮也就值4块多钱。”他说起来如数家珍。

   “以一年1万张来计算,我一共剥制了40万张羔羊皮。”说到这,边上的人说,“那你可是程霸天啊,手上沾满了鲜血哦。”程宝华停顿了一下又笑着说了下去,“当时的羔羊皮主要是供应国内,也有部分通过上海一家皮毛行出口。至于羔羊肉,现在一只的价格在130元至160元,而当时只值2分钱,更多的都是白送的。熟人上收购站随便就能讨到一只。”

  作为交易中心,羊行街的湖羊交易羊皮交易从50年代末开始衰落,程宝华回忆,“后来我们这里的剥制小羊皮的手艺就不行了,外面加工不用钉子固定木板晒制,而是采用其他更先进的方法干燥,柔化硝制的工艺也更先进,做出来的羔羊皮更细软更光滑,损失也要比我们的加工方式少30%。”渐渐地,羊行街的生意淡了下来。

  新市当地文化史料研究者韦秀程描述了羊行街当时的盛况:民国初年,羊行街上已经有十多家羊行,德清、吴兴(湖州市)、崇德(今桐乡崇福)三县靠近新市农村的农民,所饲养的湖羊大多运到这里来交易,羊行街是浙北最大的湖羊交易集市。羊毛行中领有牙帖(准许经营收购业务的官府执照)规模较大的有五家,分别为万兴羊毛行、沈兴昌羊毛行、马聚顺羊毛行、徐义昌羊毛行和同兴昌羊毛行,其中的同兴昌羊毛行老板是叫王品生的本地人,精明能干,管理有方,在当地羊毛行中首屈一指。

   “羊行街、湖羊交易、羊皮和羊毛生意还有喜欢吃羊肉面、善于烧羊肉,它们其实都都跟当时周边农村大量养殖湖羊有关系。当时河港湖泊中有大量面积种植供湖羊吃的水草。”对新市地方文化颇有研究的徐传忠说,“羊行街的故事当然有很多,可惜大多已经消失。但如果真有小说家根据事实稍微润色创作一番,估计也能拍出大宅院大染坊之类的热播连续剧。”

 羊毛公所石碑

  说到羊行街,就不得不说“羊毛公所”石碑。听说有这样一块石碑,在当地老人的指点下,费了一番周折,记者终于在刘王庙东侧的一堆残碑断石中找到了这块石碑。石碑上有“吐业 ”两字,下面有“羊毛公所”四个苍劲有力的楷体大字(如图④⑤)。阳光照射下,碑石在地面的青石板上投下了浓重的阴影,石板缝隙中,几朵小草正尝试从早春的寒风中探出头来。

  现在不少行业有行业协会,那时也有。那就是设在朱家弄内的羊毛公所。韦秀程通过大量翻阅古籍镇志考证得知:在清光绪年间,镇上就设立了羊毛公所,民国时期改为皮毛同业公会,镇上的羊毛行一般会积极参加,公会设理事长一人,理事若干人,每天下午,同行们在公会聚会,交流行情,商议收购价格等,那些在羊毛中掺入矾浆、羊屎的贩子,一经检举同业公会就对他们予以罚款处分。

  当地的羊毛业主习惯供奉关帝。一到关帝生日,老板们在关帝像前点燃红蜡烛,顶礼祭祀。每年小满节,同业公会举办酒席,全镇羊毛业主聚餐。这天,羊毛贩子向公会缴纳一元钱,就可以领到一杆“十六两秤”,那就意味着这些商贩可以踏入门槛,经营贩卖羊毛这个行当了。

  “羊毛公所”石碑记录下了当地羊毛业曾经的兴旺发达。

羊行街即将完全消失

  中午时分正在真传茶糕点品尝茶糕的时候,店主人阿新告诉记者,“已经接到通知,西安路要在下个月拓宽改造,我的小店也马上要搬到步行街美食一条街,羊行街的最后一段就再也没有了。”

  在弄堂口记者看到了德清县新市城建有限公示贴出的《腾退租赁房屋的通知》,上面写着:各承租户,根据新市镇政府的城市总体规划,对西安路进行拓宽,为了项目建设的需要,你租赁的房屋在建设范围内。因为我公司与你在2014年3月6日中止租赁关系,特通知你在收到本通知之日起一个月时间内,务必腾退租赁的房屋。否则,一切责任自负。谢谢你的合作(如图③) 。      

  美味的茶糕就要出笼了,当蒸笼揭开时,升腾的热气在羊行街仅存的一段弥漫了开来。初春的阳光灿烂,却照不进这个逼仄寒酸的小巷中。远远望去,曾经繁忙热闹,响着步履声、吆喝声和湖羊叫唤的羊行街,正静静地卧在闹市的僻静一角。看来也确实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打扰它了。

  2014年4月,羊行街将被完全剥离出小镇人的生活和视野。要找到它的身影,今后只有在人们的零星记忆和书籍的残篇断章中了。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有不少当地居民提出:应该在羊行街消失的地方,立一块写有“羊行街”的石碑以示纪念。

  “人间正道是沧桑”。羊行街的消失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重点的迁移,羊行街等老地名的没落甚至消失也许是一种必然。在羊行街的一边,现代商贸餐饮综合体银都大厦拔地而起。也正是现代商贸模式和城镇建设在逐渐挤压着老街的存在空间。

  羊行街曾经兴隆的羊毛羊皮生意,在周边地区都在续写精彩的现代新篇章,桐乡濮院羊毛衫市场盛极一时,海宁皮货市场方兴未艾。而在新市,湖羊养殖已经衰落,羊皮羊毛交易也逐渐萎缩,只有张一品羊肉和密布大街小巷的羊肉店,依稀还能寻觅到一点当年浙北最大湖羊交易集市的影子。

  也许,即将消失的羊行街的最后使命,是给我们一点小小的启示吧!

作者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