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漫步德清 >> 天下德清人
文字:   打印

胡桑:诗歌是我的核心
www.dqnews.com.cn 2014-02-10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人物档案

  胡桑 原名胡国平,1981年生于新市镇。作为德清籍诗人、评论家、同济大学哲学博士,曾获第三届《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赛一等奖、2012年度《诗刊》“诗歌中国——青年诗人”奖,作品除了诗歌、译作,还有散文集《在孟溪那边》等。

胡桑(左一)与德国房东家人在一起

 

游学德国 游历八国

   2012年12月,胡桑前往德国波恩大学访学一年,师从汉学家顾彬教授。 

  “波恩是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老城保留得很好,莱茵河穿城而过,她还是贝多芬的故乡……顾彬先生非常随和,也很谦逊,与国内媒体塑造的偏激形象完全不一样。” 

  胡桑去德国主要是继续做他的博士研究课题“本雅明的历史哲学”,他的主业是德法哲学。“我的德国房东也是波恩大学毕业的,专业是哲学和心理学,双硕士;我的另一个德国舍友则是神学硕士和拉丁语硕士,也是双硕士。我们三人经常在客厅里一讨论一个哲学问题就是好几小时,常常到夜半。房东的一个朋友是德国著名女历史学家阿内特·库恩,她父亲是哲学家,和德国很多哲学家如伽达默尔等是同事,所以听她讲了很多德国哲学家们的佚事。”胡桑说,在波恩,他搜集了不少博士研究课题的相关资料,很多在国内是根本见不到的,这是最大的收获。而且通过与德国朋友的讨论,有些哲学问题变得更加切实、清晰,不再是游走在概念体系中。 

  顾彬先生的成就主要是在诗歌和翻译方面,他给胡桑介绍了不少诗人。2013年5月,顾彬先生与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王家新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胡桑也随行,结识了更多的德国诗人,也了解了德国诗歌的当代状况。 

  胡桑认为,他在德国生活最大的收获就是在经验层面了解了欧洲文化。除了德国,他还周游了八国:荷兰、瑞士、奥地利、捷克、波兰、意大利、梵蒂冈、法国。

造访辛波斯卡故居

  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诗作在这个冬天如花一般怒放。继首本诗歌集《万物静默如谜》横扫2013年中国各大好书榜后,第二本辛波斯卡诗歌集《我曾这样寂寞生活》上月刚出版,便虏获了诸多中国读者的心。而此书的译者,就是胡桑。 

  早在十多年前,胡桑就第一次接触了辛波斯卡。 

  “那还是在西安读书时,在钟楼附近的一个书店里看到一本她的诗集《诗人与世界》,那时候她的名字被译为希姆博尔斯卡。这本诗集跟随了我好多年,现在依然在书架上。”随着对东欧文学的兴趣日渐浓郁,胡桑迷恋上了波兰诗人米沃什,并翻译了他的很多东西,辛波斯卡对他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在德国访学期间,胡桑正在翻译辛波斯卡,而波兰是邻国,于是就有了波兰之行。他只选择了一个城市,南方古城克拉科夫——诗人辛波斯卡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地方,也是另一名诺奖诗人米沃什晚年定居的地方。巧的是,他在微博上看到《世界文学》副主编高兴先生也在波兰度假,于是相约在克拉科夫见面,一起逛了古城。 

  克拉科夫没有辛波斯卡纪念馆,但是正在举办一个辛波斯卡纪念展览,展览名叫“辛波斯卡的抽屉”,展出的是辛波斯卡一生所收集的明信片、小摆设还有书籍,甚至还有诺奖证书,身份证。高兴先生细心地拍下了辛波斯卡的名片,于是第二天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回来的路上,他们顺着名片上的线索找到了辛波斯卡的旧居,因为是在一栋十层左右的公寓里,所以不能辟为故居,他们只能在四周转了一圈,仰望了一下高楼。 

  第二天,胡桑又步行去寻找辛波斯卡的故居,因为她有两处故居,前一天见到的是她去世前居住的“新居”,而“旧居”则更靠近古城中心一些。他找到了辛波斯卡曾生活了几十年的街道,这里虽然比较破败,不过波兰人称这里为知识分子区,很多作家、导演、艺术家都住在这里。那天傍晚,他还去拜访了辛波斯卡墓。 

  胡桑说,辛波斯卡在波兰太有名了,尽管波兰人的英语不好,但他一说辛波斯卡的名字,墓园门卫就拿了一张地图给他画出了确切位置。一位老太太把他带到了墓前。 

  辛波斯卡的墓很平凡,是与父母的合葬墓。她自己曾经写过一首《墓志铭》是这样的: 

  这里躺着一个老派女人,像个逗点。 

  她写过诗,大地赐予她永恒的安息。 

  的确,她的躯体已不能参与任何文学派系。 

  一个朴素的坟墓?墓内,唯有诗歌的正义。 

  这首简短的哀歌,猫头鹰和牛蒡、路人。 

  请取出你随身的计算器, 

  用半分钟,测算一下辛波斯卡的命运。 

  (胡桑译)

仙潭译者,乐为引渡人

    仙潭古镇还出过一位翻译家,她就是国内第一个翻译艾略特《荒原》的赵萝蕤。

  “大约在2000年左右,我曾买到一本《赵萝蕤译诗选》,前言里说她是德清人,我一下子十分吃惊,原来这位国内翻译艾略特《荒原》第一人与我是同一个小镇的。”胡桑说,赵萝蕤的翻译具有民国语言的质朴,比较贴近艾略特《荒原》原文,这一直是自己十分敬慕的。每次回到新市老家,他总要去东栅平桥头的四平路一号瞻仰下,那种与伟大心灵相遇的神秘体验每一次都在内心涌动。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译本出版后,胡桑继续研究、写作,生活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读者大概不会因为辛波斯卡而去喜欢一个译者。我只是一个引渡人,船到岸了,上来的是客人,人们是冲着客人去的。”但是也有有趣的事情发生,有位读者在微博上找到了他,请他签名。“他说是要送给女友做礼物的,而且已经承诺可以要到签名。我想,一本书如果还能增加世间的爱,这是最大的回报,于是我们约在复旦东门见面签名。”

  德清是诗的沃土,诞生过许多有影响的诗人。胡桑说,对于德清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们,他想告诉他们,热爱生活是第一位的。热爱生活不是沉溺世俗,而是善于发现生活中动人的细节。然后就是阅读,而且要取法乎上,一定要熟读两三位大师的作品,好作品必须一再重读,诗歌中如米沃什、曼德尔施塔姆、布罗茨基、茨维塔耶娃、希尼、沃尔科特等,小说中如马尔克斯、帕慕克、托马斯·曼、托马斯·沃尔夫、阿兰塔蒂·洛伊、乔伊斯、伍尔夫、普鲁斯特、舒尔茨等等。

  “当然,我觉得作为一名汉语写作者,我们需要阅读古典作品。杜甫、孟郊、李白、王维、鲍照、谢朓、陶渊明、苏轼等等,必须有几个你熟读的人,这样你的汉语才不会苍白,写出来的作品才是有心灵深度的。”

 

  

 
作者: 本期撰稿记者 陈德明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