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网专题 >> 第四届游子文化节 >>
文字:   打印

杨学明:在科研大道上奋力前行
www.dqnews.com.cn 2013-11-22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人物标签

  杨学明,德清下舍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过去二十年,他的系列性研究将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上,并通过与理论学者的合作,解决了化学动力学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些科学难题,在反应过渡态动力学以及非绝热动力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

  11月18日,记者电话采访了正在大连实验室忙研究工作的杨学明。由于实验室的信号很差,杨院士用座机给记者主动打来了电话。尽管很忙,他还是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一开头他就说,一个多月前的“十一”国庆节,他刚回过德清。

  “这几年我经常回来,今年十一我就回来了,去了莫干山,莫干山很好,就是太挤了。”电话那头,杨学明说着笑起来,说自己也在莫干山轧了一回闹猛。他说自己很喜欢莫干山,虽然挤了点,但觉得莫干山周边的环境保护得很好,是个原生态的好地方,适合休闲静心。

  说到马上要举办的游子文化节,杨学明并不陌生。“我有印像,好多年前就举办过吧?”听得出,他在关心着家乡的情况。“能来参加下一届的游子文化节吗?”记者询问道, “下次要是时间合适,有机会的话,我非常愿意回来参加家乡的活动。”他爽快回应。

  “现在很方便,有高铁了回来很快。”杨学明说,他常会到上海、杭州等周边地区做学术交流活动,有时间的时候,也会回德清转一转。“我们有很多新的技术,希望有机会能把新技术带回来交流。”杨学明研究领域主要是基础科学,他说如果日后有产业化的项目,他非常乐意为德清的招商引资做工作。 这样的意愿,杨学明曾多次表达。去年8月、今年6月,县委统战部去大连看望他,向他介绍家乡的发展情况。这两次会面他就表示,会支持家乡的发展,有机会把产业化的新技术引进到德清。

  二

  “与周边的地区比起来,德清的整个发展挺好。”每次回来,杨学明都能看到家乡的变化。“县城武康看起来很不错,但有些农村还是要加强规划和管理。”但杨学明认为,现在德清的发展中,更要注重农村环境的保护。

  “国外的农村能做到整洁、干净,德清的农村也是可以做到的。”他说,现在农村环境不好,很多都是习惯问题造成的,所以只要去改变、去管理,环境就能好起来了。“只有生活环境好了,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好。” 杨学明说,不管是科学家还是老百姓,都将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而德清日后的发展,也应该在生态环境做文章。“德清要走生态环保的道路,也应该能在这条路上走出亮点。”他说,德清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完全可以发挥好这个优势,用生态来打造好旅游产业的同时,还能吸引更好的项目落地。

  三

  聊起家常来,杨学明很认真,也很轻松。但搞科学研究,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现在已是满头白发的杨学明,其实生于1962年,今年51岁。

  下舍是杨学明出生和成长的地方。1974年~1978年,在当时的德清县“下舍五七中学”读完了初中和高中。不到16周岁,便顺利考上了浙江师范学院物理系。他的聪明、好学、努力,让人最为印象深刻,他也因此被学弟学妹视为学习的榜样。

  大学为杨学明开启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也为他日后的道路打下了基础。1982年,杨学明考入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师从中国著名化学家张存浩和朱时清教授,开始真正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之后,杨学明出国深造,在美国、台湾学习工作,并在科研的道路上渐渐取得成就。其间,应诺贝尔化学获奖者李远哲教授的邀请,他还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并成为终身研究员。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籍”。多年的国外生活,让杨学明对此话深有感受。2001年,他回了国,回到最初培养他的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希望以中国的名义,向世界发表更多的科研成果。

  四

  杨学明曾说,在科研上有很好的想法,并能作深入的研究,这就是自己人生的追求。他还说过,“成功的关键,就是对科学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对我来说,最好的工作可能就是整天在实验室里面,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

  实验室是杨学明最喜欢待的地方。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实验室里的几乎所有的科学仪器都是他自己设计的。因为兴趣,正是他从事科研的最好动力。“嗯,这个很有意思。”“要做就做最好。”也是他常挂嘴边的两句口头禅。

  凭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一些悬而未决的国际公认难题,都在杨学明和团队的研究下推到了新的高度。如今,他带领的科研团队早已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各项研究成果备受国际瞩目。 今年3月12日,总预算达1.4亿元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在大连启动,项目总负责人就是杨学明。虽然特别的忙碌,但杨学明却乐在其中。能做着自己喜欢的科学研究,能为中国科技发展作出贡献,对他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工作和人生。

 

作者: 撰稿 记者 杨晓燕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