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文字:   打印

朱鹮自然育雏喜获成功
www.dqnews.com.cn 2014-11-20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又增添一批小朱鹮,而其中的两只朱鹮格外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它们长相出众,更因为它们是朱鹮父母自己孵化喂育的,这标志着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朱鹮自然育雏获得成功。

  朱鹮曾经生活的区域较广。在我国,20世纪30年代有14个省份曾发现朱鹮生存和活动的踪迹,我县下渚湖一带也有。但到了60年代,朱鹮一度被认为已经绝迹。直到1981年,在我国陕西省洋县,朱鹮被重新发现。从此,这一濒危物种得到了保护。但是在朱鹮种群扩大中,繁殖仍然是个难题,尤其是自然育雏成功率很低。主要原因是朱鹮对生存环境过于敏感,朱鹮的繁殖能力先天脆弱,加之经过数代人工育雏,朱鹮自身繁育后代的能力更加减弱,这制约了朱鹮种群优化和野外放飞的进程。

  2007年,我县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合作,开展了“下渚湖朱鹮浙江种群重建及野外放归”项目,项目经过6年的实施,朱鹮种群数量从开始引进的10只,扩大到现在的100多只,然而自然育雏工作并不顺利。每年都出现这样的现象:不进行人工干预,由朱鹮自己孵化,雏鸟能够破壳而出,却始终不能成活。

  今年3月起,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又进行了自然育雏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他们在朱鹮窝内留下的卵比往年多得多。4月底,雏鸟开始破壳而出,随后雏鸟的叫声日益增多,之后又渐渐减少,似乎又要重复往年的现象。这时H7N9禽流感发生,基地禁止游人进入,没有了往日的嘈杂。有一天,饲养员老许给朱鹮喂食时,发现了一只小朱鹮正站在窝内向他张望,老许欣喜不已,赶紧查看了其它的窝,又发现了一只雏鸟。从此,这两只小朱鹮一举一动成了基地工作人员最挂心的事。

  日前,记者在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见到了这两只朱鹮,它们虽然比人工孵化的出生得晚,但个头大得多,与它们的父母也相差无几。更不同的是,它们的眼睛炯炯有神,羽毛光亮,行走、飞行姿态优雅。

  自然育雏终于获得成功,基地负责人俞建昌很激动,他说:“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我们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据分析,今年自然育雏获得成功,固然与多年的经验积累有关,而最关键的是今年朱鹮在繁殖期获得了一个清静的环境。因为朱鹮在繁殖期对环境尤为敏感,甚至有点“神经质”,常会因干扰把孵化中的蛋踩碎,或啄死雏鸟,扔出巢外,表现“弃婴”行为。另外,今年打通了笼舍的隔断,朱鹮在笼与笼之间可以自由出入,有了自由恋爱的空间,增强了繁殖力。俞建昌还表示,现在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今年基地有20多对朱鹮育龄夫妇,在同样的条件下,为何只有两对育雏成功。

  目前,两只自然育雏的朱鹮成了基地的宝中宝,它们将承担起优化朱鹮种群的重任。据了解,“下渚湖朱鹮浙江种群重建及野外放归”项目的最终目标是让朱鹮回归自然,翱翔于蓝天白云间,与人类和谐共处。自然育雏的成功是向这一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作者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