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去做义工,我总是说,去过之后体会了才会知道答案。”她叫白月芬,今年41岁,县市政管理处的一名会计,几乎默默无闻地做了6年义工。
从带着一股冲动去帮助人,到现在把做义工当成了一种习惯, 6年来的时间里,她在义工的道路上开展着自己的另一番事业。从关怀老人到帮助孩子,在这6年的时间里,白月芬和搭档们几乎走遍了德清的各个角落,给老人和孩子带去爱和帮助。每次活动都是自己掏钱,虽然白月芬是会计,但至今花了多少钱她从来没有计算过……
现在的白月芬,每周只要有空,依然坚持出去一天参加义工活动。6年过去了,儿子从小学生变成了高中生,而白月芬则实实在在让自己成了一个义工“狂人”。“激情、坚持是必须的。”每当有新加入的义工,白月芬总会这样对他们说。
一腔热情走上义工路
白月芬的义工之路,还得从一位朋友的引导说起。2006年,当白月芬和大家对什么是义工还毫无概念时,一位朋友说,他最简单的愿望就是做个义工。自此,做义工这件事就在白月芬的心里扎下了根。
开始对义工有了些了解,白月芬和朋友们就商讨着要去实践。“一开始就是想去帮助人,仅凭一腔热情,但是怎么做义工,完全不知道。”2007年的1月份,他们策划了第一次义工活动。“第一次活动去了上柏敬老院包饺子。那是过年前,我记得那个冬天好冷啊。”白月芬和朋友们AA制,准备了包饺子的东西去敬老院。
“和老人一起包饺子,和他们聊天,老人们围着我们真的很开心……”说着,白月芬低下了头,眼睛湿润,声音哽咽。她说,这次活动让大家感触非常深。“觉得我们被他们需要,有种说不出来的味道。”走出敬老院的时候,她和几个朋友都哭了。也是这次活动后,白月芬和朋友们就放不下了。
此后,只要周末有时间,白月芬就和朋友搭档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有时候还要带上自己的儿子。陪他们聊天,听他们说话。“与老人相处,只要带着耳朵就好。”白月芬说,其实老人们需要就是一种陪伴……
习惯之后难以舍弃
之后,白月芬和搭档们成立德清县义工协会。在他们的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协会,义工活动也开展得更加规范和丰富。前几年,几位相处的老人过世后,伤感的白月芬决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孩子身上。“培养孩子可能更是一件充满希望的事,正好义工协会成立了助学组,于是我就开始在助学组活动。”
“这几年,我们走了不下400个家庭。”拿到贫困学生资料后,不管哪个地方,白月芬首先是和搭档开车去贫困学生家,一家一家地走访了解情况。然后根据孩子的需要,她们为孩子们提供不一样的帮助,有些是联系爱心人士结对,有些是对她们进行关心培养。
每周都要出去的白月芬似乎不知疲倦,“母爱泛滥吧,真的看到那些孩子,你就觉得很想去帮助她们。”白月芬也说,做一个好的义工很难,做好一个助学的义工更难,因为他们要帮助的是一些还在成长中的孩子。为此,白月芬也学起了心理学,“正确的方式才能给孩子带来有益的帮助,不然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这几年,我身边的朋友、小姐妹,都被我拉来了。”因为个人能力有限,白月芬总会找一些身边条件比较好的朋友来结对孩子。但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好多同学、事业上成功的朋友,现在反过来很感谢她。“通过做义工,他们自己和孩子关系也改善了。”白月芬说,这应该就是助人自助了。
“现在,义工活动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不去做的话,真的很难受,更放不下。”白月芬说,除了家庭生活之外,她所有的业余生活都在义工活动中了,她也和孩子们之间也建起了母子、母女一样的深厚感情。特别是孩子们在她的帮助下,变得快乐、阳光的时候,那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所以,白月芬说,有时间一定要去做点公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