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德清新闻网投稿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你还记得儿时的“虎头帽”吗?
www.dqnews.com.cn 2013-04-16 德清新闻网

 还记得儿时的虎头鞋、虎头帽吗?细密的针脚饱含着亲人的祝福。时光流逝,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亘古未变,只是虎头鞋、虎头帽的身影逐渐散落在人们的记忆中,而今却在钟管镇钟管村88岁高龄的吴水珠奶奶手中大放异彩。

 
 

潜心自学制虎头鞋60载

     走进吴奶奶房间时,她正低着头制作虎头帽。在她的身旁,一摞摞地摆放着很多精美的虎饰,五颜六色,各式各样。
  正是有端午这种风俗,吴奶奶从小经常看到周围的人做一些虎头饰品。27岁时,瞧着能做这些民间工艺品的人越来越少,吴奶奶想,自己何不试着做一做呢?
  农活闲暇时,她就开始“照猫画虎”地缝上几针,心灵手巧的吴奶奶做出来的东西竟然也像模像样。渐渐地,她的手艺越来越好,在乡亲们中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记者留意到,耄耋之年的吴奶奶眼睛却出奇的好,干起针线活不用带老花镜,针脚非常整齐。吴奶奶放下手中的活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别人休息的时间,我都用来设计制作这些手工艺品,因为自己喜欢,所以做了60多年,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纯手工制作   乐此不疲

      “地道的‘虎头鞋’、‘虎头帽’都是纯手工制作,现在几乎已极少有人会做了。”吴奶奶指着眼前这一排分门别类的原材料笑着告诉记者,“要准备五颜六色的绸布料、彩纸、珠片、硬板纸等材料,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
  记者捧起一顶虎头帽看到,帽子主要分虎头与帽箍两部分。虎头与帽箍用硬纸板作底板,面张是红、黄等鲜艳的绸料缝制而成。帽顶是一个“五官端庄”、栩栩如生的虎头。吴奶奶告诉记者,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等“零部件”都是自己剪出来后用自家熬的浆糊粘的,插上一根彩色鸡毛的“虎尾”,再往虎头两边接上一个帽箍,便成了一个虎头帽。
  虎头鞋有着圆溜溜的“虎头”,做工比较复杂。吴奶奶拿起一双红色缎面的虎头鞋告诉记者,一般用旧棉布纳好鞋底,然后再挑选一种或几种花色面料做鞋面、鞋帮。虎头鞋关键在于鞋脸的设计和各种彩线的搭配。从设计画案、鞋样到描样,再到绣花、剪样、缝制、滚边,样样需要做得精细挺括,小孩子才耐穿。

虎头鞋穿到了大洋彼岸

      平日里,当地的裁缝店、皮毛厂会将布料、珠片等一些边角料送些给吴奶奶。有时,她自己也会收集些白鸭毛、绸布,用染红鸡蛋的染料将毛染成红绿等色彩后晒干备用。
  每到端午前,是吴奶奶紧张的“生产”阶段,房间也变成了一个小工场。因为都是纯手工的细活,吴奶奶一天只能做一顶虎头帽。“习俗规定,虎头帽必须当年制作,所以开年后,婆婆就一直在忙着做这些。”莫文映告诉记者。
  “有位美国朋友在亲戚家看到了我做的虎头鞋,特地慕名前来买我的鞋呢!”吴奶奶自豪地告诉记者,一顶虎头帽,一双虎头鞋一套卖30元,每年都可以卖出一百多套。前几天,我孙子把这些玩意儿通过微信发到了网上,这几天预订的人越发多了,只是我一个人也来不及做!”
  吴奶奶告诉记者,做虎头鞋、虎头帽不但需要细致的工艺、也需要极大的耐心。虽然有时候觉得很累,也赚不了多少钱,但是这么多年来,已经对它产生了深深的感情。有时候,看着做好的虎头鞋、虎头帽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聊到令吴奶奶苦恼的传承问题,她无奈地摇了摇头说,“曾想把这手艺交给自己的孩子,可是由于费时费力也没能卖个好价钱,可惜了这一番老手艺,想来是找不到继承传统的人哩。”

 

延 伸 阅 读

      五月五,过端午。老底子说起来,吴越一带过端午的习俗挺多,除了吃粽子,食“五黄”,挂艾蒿和菖蒲之外。每到端午这一天,外婆一定会为家里满周岁的孩子准备不少虎饰。
  头戴虎头帽,脚蹬虎头鞋,身着绣有栩栩如生的“五毒”图案新衣服,胸口挂着秀美精致的避邪香囊,这便是孩子们传统的端午“节日装”。
  那端午穿戴虎饰的习俗是从何而来?相传虎头鞋、虎头帽的诞生还颇具传奇色彩。这跟隋唐时代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有关。
  有一天,孙思邈在采草药回来的路上救了一只受伤的小老虎。于是,他便将这种草药取名为“老虎脷”。几天后,有家小孩额头上被东西蜇了一口,肿了一大块。孙思邈用老虎脷为其解毒,肿块很快消了。小孩的家人将草药名“老虎脷”听成了“老虎脸”。因为这天正巧是端午节,所以后来每逢端午节就要画些“老虎脸”,贴在小孩头上、脚上、身上,或用手指蘸了雄黄水在小孩额头写“王”字,认为这样便可祛邪消灾。慢慢地,就衍变成端午节让小孩戴虎头帽,着虎头鞋,穿有虎头图案衣服的习俗,寓意辟邪保平安。

 

编 后 语

      民俗,是人文留存在民间的珍贵记忆。依托着一代代的继承保留下来的民俗,凝聚着的,无非是一个地区文化的精髓。比如蚕桑文化的新市蚕花庙会、比如乾元调龙灯等等。
      吴水珠今年已经88岁,虎头帽和虎头鞋的手艺也已经承继了60多年。虽然有孙辈通过微博帮助她在网络上推广,但制作虎头帽和虎头鞋这样的民间老手艺和民俗,如同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地方剧种一样,都难以为继。用笔墨和相机记录这些即将隐没的民间记忆或者收藏,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德清,也是民间收藏风气兴盛的地方,木雕、瓷器、文物、钱币、邮票等等都进入私人收藏的视野。除了虎头鞋虎头帽,德清民间想必有更多珍贵记忆留存。即日起,本版开设《人文·收藏》、《人文·民间》栏目,如果您有什么老手艺或者收藏品需要亮相,一本有收藏价值或者特殊意义的书籍、一张邮票、一张黑胶唱片,无论珍奇和普通,只要有故事有意义,您都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8889090。

 

作者:撰稿 记者 王珏 特约记者 宋小莉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