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楷书行书隶书篆书,书法是由汉字衍生的艺术,充分显现了方块汉字的魅力和生命力。
就这样,汉字从《诗经》和《楚辞》的苍苍蒹葭和香草美人中漂来;从唐诗宋词的神韵中走来;从魏碑和历代法帖的提按顿捺中行来……
作为一种原创文化,即使在今天,汉文字仍具有孕育新字新词的能力。比如电脑、电气、电话等,比如“囧”,比如“走你”、“雷人”……
龙年渐行渐远。再回首,365天的酸甜苦辣变得云淡风轻。
在这里,我们精心选择了四个汉字,分别盘点了四位普通德清人在龙年的生活轨迹。追踪他们的身影和足迹,与读者分享精彩和感动。
人物自述:“为了勇敢迈入2013年,迁!”
搬家这个念头,在唐先生脑海里已留了很久。
“因为对旧的住处不甚满意,2011年时就有考虑过。不过搬还是不搬,取决于旧房子是否能卖掉。”唐先生说。
2011年去中介挂牌,来看房子的不少,但看中的不多,愿意出的价钱达不到唐先生的预期价位。第一次计划的搬家不了了之。
2012年,唐先生经济日渐宽裕,置办了不少家当。自行车、手机都是他的“心头好”。唐先生转念一想,与其“挥霍”,不如把搬家重新提上日程。
唐先生说干就干。于是开始了在中介的第二次挂牌。
第二次挂牌倒很顺利,带人看房、谈拢价格,成交,整个过程如顺水推舟。
签了合同之后,意味着唐先生必须要搬了。三个月,是唐先生寻找自己新住所的时间。
唐先生紧锣密鼓地投入了找房子的过程中。中介公司经常给唐先生打电话推荐房源。三个星期,唐先生不停地看房,买房的意向不停地调整,想要落户的地点也不停地变换。幸运的是,唐先生终于觅得“佳人”,敲定了位于嘉华国际的新住所。
住有所居,是幸福生活的依托。从原来的两室一厅搬到现在的三室一厅,唐先生总忍不住两两对比一下。
原来没有书房,在客厅创作容易分心,现在可以独自在书房静静地干点事;原来没有储藏室,价值好几千的自行车只能扛到楼上,现在地下车库有公共停放自行车、电瓶车的区域,再也不用搬着沉重的自行车上上下下;原来是开放式小区,安全性差,现在是全封闭的,小区内时常巡逻的保安、认真检修的物业,让人觉得很放心。
巧的是,2012年唐先生的办公室也小小地“迁”了一次。由于人员调整,单位新同事多了,还有两个同事要做妈妈了。大办公室有抽烟的男的,为了给孕妇营造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唐先生的小办公室被腾了出来。
现在唐先生还老回原来的办公室看看。办公室里现在坐了三个女同事,环境变美了,变得更温馨了。
唐先生充满信心地说:“迁,费神费力,花了我大量的精力和心思。但我不会因为折腾而却步退缩。因为迁,预示着变化,预示着美好的未来。所以,为了勇敢迈入2013年,迁!”
人物自述:“爱上健身,爱上挥汗如雨的感觉。”
2012年年初,谢小姐与朋友一起办了健身年卡。
一起办卡结伴健身的初衷是想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结果朋友去了三次之后,健身卡就“睡”在了抽屉里,“双人行”只剩了自己一人。“交了钱办了年卡,还特地置办了一身行头,不去了太亏!”谢小姐说,“坚持了一段时间,结果发现自己爱上了健身,爱上了挥汗如雨的感觉。”
谢小姐在银行就职,平时缺乏锻炼。去健身房的前几次,跑几下就气喘吁吁;第一次玩动感单车,浑身酸痛,迈不开腿。“健身房的气氛很有感染力,在所有人都练得热火朝天的环境下,你也会有同样要流汗的冲动。”她说。
现在的谢小姐俨然成了一位运动达人。健身之前,先在跑步机上大步走5分钟热身。根据健身房开设的课程有选择性地锻炼,在跑步机上变速跑,在动感单车跟着教练大汗淋漓。
健身,难的是长年累月的坚持。“我为自己定了个目标,一周要去健身房四次”,“每次锻炼完洗完澡休息得特别舒坦”,去健身房成了谢小姐下班后的功课。坚持得到了回报。几个月下来,不仅身形线条变得更加优美,身体免疫力也提高了不少。
因为健身,生活渐渐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变得规律而有朝气。谢小姐感谢健身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她说:“专注于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在每一次突破自己的时候找到新的目标。这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能从运动延续至工作,甚至生活。”
工作比较忙,有几天不能去健身房的时候,谢小姐会将运动见缝插针地融入工作和生活中。早餐后,用步行上班代替公交;下班后步行,正好调节劳累了一天的身体;坐着时双腿保持紧绷,做一些小幅度的运动。
谢小姐充满自信,微笑着说:“尽管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巨大,但健身给了我正能量,我有信心去迎接每一天。”
人物自述:“创,靠的是一股劲儿。”
“当时劲儿特别大,把创业想得很美好。兴奋得我整晚都睡不着觉。”从建筑行业,转行成为德清第一家DIY巧克力会馆的老板,王萍至今仍然觉得不可思议。
在南京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王萍第一次见到了手工制作的巧克力。她当时就被这种充满浓浓心意的礼物给吸引住了。去南京的DIY巧克力会馆体验后,王萍萌生了以加盟的形式打造一个巧克力童话乐园的想法。
回到德清,王萍开始找店面。原本想开在沃尔玛三楼电影院旁,但空着的店面已被别人“捷足先登”。她又找到了位于余英坊的店面。店面沿街,余英坊又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王萍把店址选在了这里。
走进王萍的店,一部盘旋的小楼梯直通二楼,很吸引人的眼球。王萍说,一开始是没有楼梯的,装修时花了自己不少心思。装修前特地找从事建筑设计的朋友设计了这部兼顾安全性美观性的楼梯。
“装修时,就有不少人进来问这家店是干嘛的。”对于一个新兴的行业,好多人都按捺不住好奇。
2012年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七,德清“千言万语韩国DIY会馆”正式开张。当天,妈妈带着孩子来体验,男孩子、女孩子做礼物送给喜欢的人。“生意很好,两晚没睡觉。”王萍尝到了甜头。
“很多顾客都觉得我的店好玩。”除了可以自己制作巧克力,还可以制作蛋糕、饼干等,顾客可以将自己的创意融入到手工制作中。
如何让更多的顾客知道这家好玩的店?王萍动了不少脑筋。店拓展了经营范围,除了创新DIY手工制作的品种,店里还附带了奶茶、冰激淋、酸奶冻等甜品;加大了营销力度,做广告、发传单提高知名度;时常用微博、微信与顾客互动交流。
万事开头难。“毕竟是新兴行业,刚开的几个月肯定比较累。”王萍坦言,“凭着开始的一股劲儿走到了现在。”但会馆里发生的一个个温情、浪漫的故事,又让王萍觉得很值得。
“人们生活水平好了,越来越注重吃喝玩乐,DIY巧克力会馆肯定有发展前景。”关于店的未来,充满信心的王萍无不坚定地说,“如果店开得时间久一点,知道的人多了,生存力一定会更旺盛。”
人物自述:“唱了十八场,流了十八场的泪。”
2012年,现代道德伦理戏——大型越剧《德清嫂》从德清这座小县城走了出去。而我县看过这部戏的百姓,一定不会对“草根班”主演方筱清的名字感到陌生。
2012年三四月份,“草根班”开始挑人。不仅要唱得好,形体动作也得优雅,导演展敏当场就定下了“草根班”的成员,由方筱清担任主演。从40多位面试者中脱颖而出,后者感到颇为自豪。
如何把德清嫂的形象刻画得更真实、更饱满?这是方筱清接到剧本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德清嫂》说的是德清人自己的故事,主人公德清嫂是根据我县的道德模范蒋引娣、封丽娟等人物故事原型塑造的一个形象。“大着肚子下水救人,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方筱清一有机会碰到主人公原型,总是不忘上前交流一番。“德清嫂”就在自己身边,方筱清对演好主人公多了一丝信心。
《德清嫂》用的是金派唱腔,是方筱清不擅长的越剧流派。她把《碧玉簪》里的名段下载下来。上下班路上,方筱清听了一遍又一遍;回到家中,对着镜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摸索出金派唱腔的特点。
“自己不投入,如何影响观众?只有先感动了自己,才有可能感动观众。”“唱了十八场,流了十八场的泪。”在演出中,方筱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位忍辱负重、甘做牺牲的善良、坚强的慈母形象。对主人公生动、真实的解读,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每次演出,台下座无虚席,场场掌声不断。因为剧情感人,常常是台上演员在流泪,台下观众跟着哭。这是对演员演技、唱腔无声的赞美。
而这些,方筱清几个月后再回想起来,仍然觉得深受感动。
眼前的方筱清温和而平易,她坦言自己出演德清嫂之后改变了很多。台上是德清嫂,到了台下卸完妆变回自己时,方筱清觉得并没有舒一口气,肩头反而多担负了一份重任,一份维护好德清嫂形象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