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人文德清 >> 英溪文苑
文字:   打印

逝去的叫卖声
www.dqnews.com.cn 2013-01-25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在一家以怀旧为主题的老字号食品店角落,看到当年很多行业的黑白照片,不禁牵动起我童年的记忆。

      在三桥的老街,上世纪九十年代还能听到一两耳朵叫卖声,而在光明、星华等乡下,则可以听到众多跑村的吆喝声。仔细辨认,每一次耳边“走”过的韵味儿都是不同的,或抑扬顿挫,或清脆刚健,或悠扬委婉,南腔北调都有,且常成为那时小孩们的“学嘴”,上下学路上,有事没事也来一嗓子。

      回想起来,那些年,最令人振奋的该数那快近年边爆糙米的吆喝了,响亮而具有魅力。只听,“响喽——”,紧接着一声充满诱惑的爆响,一团白色的烟雾升腾起来,顿时空气中飘来阵阵香味。犹记得,我刚上小学不久,在上街头关帝庙口,来过一个长兴县来的爆糙米老师傅,人挺和气,手艺尤好,爆出的糙米粉做出的糙米糕极好吃。远近的住户纷纷取了米、柴围着他,叫爆糙米。他见不少人家拉了小孩子来,边派好各家的柴火、份数,边摇起炉子向我们讲:“清以前,长兴城乡子弟念私塾,俗称读‘本书’。开学日必备罩篮,内盛用生糯稻谷炒制的爆花,俗呼‘泼柳’,下盛米粉团子,上塑喜鹊粉鸟一只,为讨彩头。小孩子家进私塾先拜孔夫子牌位,后拜先生,再向同学分发‘泼柳’、团子。”原他也是个文化人,我在他的随带物品上曾读到清赵翼的两句诗:“东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排下黄金□,转手翻成白玉花。”因识字不多,黄金粟的“粟”字没认出来。

      再有一类,我管其叫“挑子”,因为来人不是肩挑就是手扛其吃饭家伙,远远地就能听见叮呤啺啷的一串金属声。

      “磨剪子嘞——锵菜刀”(也有喊成“唐剪子铨菜刀”的),当年我对于这句吆喝似懂非懂,“锵菜刀”是什么意思呢?其实,“锵”的意思是:刮掉或擦掉物体表面的一层。“锵菜刀”就是磨刀。老人们老“恨”师傅们步子太快:等掏了钱,拿了家伙,开门,磕磕绊绊地跑出去,他早已人影都没了,只剩下你像傻子一样,空喊:哎,老师傅,回来!
      “修——洋伞,补——雨伞”,修伞的小贩吆喝会特意强化修的鼻音。现代雨伞坏了有谁想到要修理?当年雨伞坏了不论是骨架坏掉,还是伞面破了,大部分的人都会送修。修伞的价钱,通常要看破损的程度,但无论如何,要比买新伞便宜许多。修伞师傅手极巧,通常一把伞不到十分钟就可以修好。

      还有带有浓重的萧山口音的“鹅毛——鸭毛——甲鱼壳”,东阳方言的“修篾席了”,也不知是哪家工厂来的“调旧绵兜旧皮(被)面子怕(破)细(絮)毯”,长而不拖沓,柔而不失力道,煞是好听,也给居民带来了方便。想必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其生意不恶。农村的孩子们会跟着挑子们走遍整个村落,方恋恋不舍地回家。赶上一位初来乍到者,你帮他领路,他还给你一些糖吃,嚼一块在嘴里,别提多美了。

      当然,在这纷杂的叫卖声中也夹有令人诅咒的吆喝,那就是“收高级旧酒瓶来”、“送财神爷来啦——请喽”,声音低沉,在极度喧嚣的现世,俨然是一种愤世嫉俗的激越的讽刺!好人家唯恐避之不及,甚至在门口喊其快走,以后也别来!

      最近几年,那些俗丽的叫卖声多半已消逝,原声的吆喝更是不闻,取而代之的是用电动喇叭,把音量扩大,调门拉得老高,发出促销噪音,诸如“甜——酒——酿——要伐”、“卖——甘——蔗嘞”、“山啷(上)——西瓜”。虽然这些声音也录自叫卖者本人,或由大卖家请行家所录,但听来千篇一律,千里一音,很不真切,毋如从前悦耳。不过几年,也许是时代进步得太快了,又许是我们的性情大变了,“回”不去了。

作者: 朱炜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