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地综合开发利用不是唯一“撒手锏”。今年以来,我县在破解土地要素制约过程中,通过提高门槛、盘活存量、复垦耕地等手段,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走出了一条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为加快推进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硬性指标加码
优质项目更多了
严格土地准入,给项目投资标准“加码”,是“组合拳”的第一步。
今年,我县专门出台《关于促进德清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对投资强度、容积率等硬性指标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准入要求,规定新上项目投资强度必须达到省定标准的120%以上,容积率必须达到1.2以上,指标数均比以前提高近一成。甚至对厂房建筑层数也重重加码,规定必须建造3层以上多层厂房。
“可利用土地空间越来越小,投资强度等硬性指标加码,可提高新引进项目质量,有助于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邱芳荣介绍说。
一年下来,成果显而易见。南丰机械3幢厂房全部建到5层高,容积率达到了1.3,亩产投资强度约300万元;禹越一传统钢构企业引进杭摩欧亿项目,亩产投资强度高达360万,使同样30亩地,从原先的2000万产值,提升至1.5亿元,亩产效益大大增加;开发区低丘缓坡6个工业项目刚实现集中开工,产业涉及休闲制造、生物医药、机械制造,总投资30.8亿元,项目容积率均在1.2以上,其中的欧诗漫珍珠生物产业园项目将建16层高总部大厦,容积率更高达1.38。
截至11月底,全县新引进工业项目每亩平均投资强度达到了289万元,比去年148万元的亩产投资强度翻了近一番。
三年盘活土地3000亩
挖潜增效蔚然成风
通过盘活存量,实行零土地招商和零土地技改,变“向上用地”为“向天要地”,是破解土地瓶颈制约的又一剂良方。今年以来,乡镇、部门与企业纷纷眼睛向内,挖潜增效蔚然成风。
“向天要地”方面,位于武康镇的莫霞实业有限公司,可谓领风气之先。今年,企业将一幢占地面积3997平米的木工车间由一层增建成4层。以零土地建设,等于向空中要地1万多平米,据介绍,正式投产后,这幢厂房可满足企业每年30%产值增长的场地需求。
雷甸镇把低效企业美诺地毯“腾”出来,置换了两个新项目,让原本“僵硬”土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美诺地毯这块地的盘活利用,给企业树了个标杆,如今向闲置用地要效益已经成为全镇的共识。”雷甸镇副镇长陈金侃欣喜地告诉记者,届时,一样的土地,产值可翻十倍。
今年,类似例子在各乡镇、工业平台里比比皆是。新一轮“以亩产论英雄”的“用地革命”在德清兴起。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我县出台《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办法》,对企业或各乡镇政府给出政策上的引导。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鼓励企业加大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按照奖励政策算下来,莫霞厂房增层使容积率达到1.66,财政奖励能拿到几十万元。” 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管理科副科长周征宇说。
与此同时,亩产排名被纳入低效利用土地“黑名单”的企业,将面临不可拿地、弃用优惠政策、年底不能评先进等一系列“惩罚”。此外,各乡镇或工业平台也要作为监督者和主抓手,设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工作领导小组,专责节约集约用地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以附加分形式纳入年度县对乡镇(开发区)的综合绩效考评分。
据统计,自2009年启动工业节地工程起,至去年,我县已累计盘活存量用地2989亩。周征宇解释说,倘若以每亩投资100万元计算,相当于零土地上增加投资额30个亿。
亮起“红绿灯”
“短腿”变长了
垦造耕地,一直是我县国土管理工作中的“短腿”。今年,我县专门出台《关于德清县垦造耕地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和奖惩办法》和《农村土地整治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制度,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安排土地开发复垦,有效破解了耕地占补难题。
“尤其是垦造耕地工作,各乡镇推进进度怎么样,全部要亮起‘红绿灯’。”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郭志伟介绍说,每月,该局和县委县政府督查局都会定期开展督查并如实通报,推进顺利的打“绿灯”,进度一般的亮“黄灯”,而进展情况比计划严重滞后的就要给予“红灯”警告。
截至目前,通过废弃地复垦重新利用,我县新增耕地2110亩,超额完成全市下达的1100亩任务,垦造耕地完成率为全市第一。“今年,我们是‘咸鱼翻身’,‘短腿’变长了,当然,更关键是,确保持续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就能为经济发展腾出空间。”郭志伟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