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德网之声
文字:   打印

再聆听
www.dqnews.com.cn 2012-11-15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游子文化”衍生“游子经济”

  2004年,首届“孟郊奖”全球华语散文大赛举行,数千华人同抒游子情怀。同年7月,德清举行首届游子文化节,韩美林、黄亚洲、张抗抗、赵丽宏、王旭烽、李敬泽、陈源斌、张颐武等名家云集,在游子文化论坛上,第一次把“游子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探讨这个概念的内涵以及与民族复兴的关系。

  2006年,第二届“孟郊奖”全球华语散文大赛举行,更多华人再抒游子情怀。同年4月,第二届游子文化节举行,在主题为“他乡与故乡”的游子文化论坛上,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穿针引线、妙语连珠,著名文化人余光中、余秋雨、张抗抗等畅谈游子文化,他们谈古论今、精彩纷呈。

  如果说首届游子文化节是对“游子文化”做了一次系统的梳理,那么第二届游子文化节的意义,就不仅仅在于文化范畴上的提升,它更多地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如果说首届游子文化节是“播种”,那么第二届游子文化节使德清在经贸旅游方面有了“收获”,是一场旅游文化与经济发展交融辉映的盛宴。

  在第三届游子文化节即将开幕之际,让我们再次聆听余光中、余秋雨、张抗抗六年前关于“游子文化”的精彩论语,回味《游子吟》中的那份真实真诚的情感,体会游子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那种无穷动力。

  可以预见,通过举办第三届游子文化节,德清更将取得文化与经济的“双丰收”。

——编者 

 

余光中:中文在握就是故乡在握

  到底故乡是什么,故乡会不会变,他乡又是什么?

  每一个作家一生写作的过程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这个问题取决于“我的故乡在哪里”。如果一个人一直待在故乡,那他就变成了一个孝子。但要有所作为,那往往是要离开故乡。在他乡做一番事业,然后衣锦荣归来回报家乡。所以离开家乡出去闯荡江湖,这样他就变成了一个游子,游子在外不归就变成了一个浪子。很多有成就的人一定是向往故乡以外的东西,向往地平线那边的东西。他要去闯荡去探究,然后有所发现,最后回来,那是浪子回头。

  我们中国人一讲起他乡与故乡就想到很多诗,像孟郊的《游子吟》就是。诗人李白一杯在手就是故乡了,多么地豪迈。现在沿海一带,像浙江的温州人,闽南人、广东人,就是因为辞别故乡才开辟出南洋华人的事业。我到厦门大学参加母校85周年校庆,校友最崇拜的一个人就是陈家庚。当年他远赴南洋,在那里打拼,赚来的财富都奉献给了故乡厦门和厦门大学。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把他乡视作了故乡。

  中国地大人多,历史上战乱也多,出现了大批移民,成为游子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做了游子,于作家而言,就是紧紧握住手中的利器——中文,中文在握就是故乡在握,拿着汉字写作就是故乡。所以我们有很多杰出的作家在海外,就是因为能够坚持把中文写下去,写出他对故乡的怀念。

 

余秋雨:孟郊的这首诗带有历史的预言性

  我有过这样的体验,在走很远的路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乡关何处》,我其实已经回答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当时,我感到很疑惑,就是李白写下了让每个中国人都会想起故乡的那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他自己为什么老不回故乡?我想两条路在他眼前,一条是通向故乡的,一条是通向异乡的,他选择了异乡的路。

       我在约旦的沙漠深处遇到一个中餐馆,我问开店的人想不想家。他们的回答是“一点不想”,理由是我在开中国餐馆,餐馆开到哪里,我就把中国带到哪里。

  德清今天举办游子文化节来怀念孟郊,游子的魅力就在于他万里之外还在想家乡,千年之后家乡还在想他。

  孟郊所处的年代正好处于中国非常重要的历史转折期——安史之乱,同时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正因为处于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这是一个大时代中,游子特别多。他们的出游,不管他们怎么走,都在思念着自己的母亲,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中国的伦理概念对于转折前转折后的游子的脚步有一种精神内控的力量。这也是让中国社会怎么转折也没有离开他的原形的原因——慈母手中线,这根线不仅仅是对母亲的怀念。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孟郊的这首诗带有历史的预言性。历史的灵魂某种意义上就是游子,这里有亲情、家乡、慈母的怀念。 

 

张抗抗:在有限的空间存放无限的心灵

  德清确实是我故乡的一部分。昨天,余秋雨老师对我说,德清不是你妈妈的妈妈家吗?我说是我外婆家。妈妈的妈妈在概念上似乎和外婆一样,但是在心理感觉是不一样的。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把德清作为非常亲切的充满着感情和回忆的美丽的外婆家。所以我为德清做点事情,责无旁贷。

  唐代诗人孟郊这首流传千年的《游子吟》,寄托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感情。慈母手中线,它很长啊,延续了千年的毛线既柔软,又坚韧。到今天,它又牵动我们更多被疏忽的情感和内心的思绪,勾起我们被遗忘的往事。

  在今天的社会大环境中,我们的活动都已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当下性和深刻的现代性。从首届游子文化节到现在两年过去了,我又有了些新的想法。孟郊写的《游子吟》已经一千多年了,汉字不断在重组,我曾写过一篇《汉语魔方》,汉语的词组可以有不同的组合,不断产生新的含义。比如今天大家都喜欢旅游;更多的人在网上的交游;商界对游资的蹿动方向,有高度的敏感和充满着警惕;人们对于未来人生的角色和情感的选择又是游离不定;无论在商海中奋力游泳,还是在都市水泥丛林中迷茫地游荡;无论在市场上的拼搏,四处去游说,还是在互联网上登陆博客打游击……一个“游”字,把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生动形象地概括起来。

  我想他乡对我们来说更多是付出,而故乡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回报,这大概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潜意识中一个比较确定的遗传基因吧。很难想象,一个不爱故乡的人会很爱他乡。他乡和故乡,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安放无限大的心灵。 

 

白岩松:离开故乡越久,故乡就越清晰

  我觉得,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这首千年前的诗越来越具有现代性,因为对现代人来说,他乡和故乡是一个很大的主题。我们的故乡在哪里?我们生活在他乡时,会不会忘掉家乡?我们精神的故乡又在哪里?所以我首先希望论坛的每一位能抛却自己的工作背景,经济背景,让我们进入到一种冥想的状态。因为每一个人既是聆听者,又是一个内心的发言者。

  透过余光中先生,我很感慨,为什么他写的《乡愁》如此触动我们的内心,因为他写《乡愁》的时候无论是年龄还是当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决定了那种内心的冲撞在他的心里达到了极点。当你离开故乡越久的时候,故乡就越清晰,经常在他乡找到故乡。 

作者: 编稿:盛永良 摄影:姚海翔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