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社会保险被称为社会的“安全阀、缓冲带”。近年来,我县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随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我县的养老、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真正跨入了全民保障时代。
■亲历者讲述
雷甸镇新利村村民费高林一家,是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的受益者。费高林有残疾,是村里的低保户,低保的90元补助和费高林在厂里打工赚的300元是他们两口子每月生活的来源。“我们有几间房可以出租,每个月拿600块钱的租金供儿子上学。”费高林说道。
“十年前,我们有三亩地,指着这三亩地过活,日子过得苦。2004年征地了,拿了一笔钱,但心里不踏实,农民没地了该怎么办?”费高林说道,“那时村里人都参加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说是以后可享受每月290元的生活补助,大家都说好我老伴也参加了。”
“以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买油买米很紧张,不过苦日子马上要到头了。” 费高林高兴地说道。原来,费高林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到今年的12月30日他就满60周岁了,以后每个月能拿到1293元。除此之外,妻子潘金仙今年满55周岁了,如今她可享受每月290元的生活补助。
“这些年过得苦啊!我腿不好也找不到能赚钱的工作,老伴身体也不好,好在兄弟姐妹们多照顾。”说起老婆的病,费高林又想起了一件事。“上个月我老伴生病,静脉炎,在杭州看病医药费花了一万多,她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5000多块钱。”
费高林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妻潘金仙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高林算了笔账,“再过几个月,可以拿保险金了,我们家每月收入能有两千多块。”更让费高林高兴的是,10月28日,儿子也开始上班了,“厂里会给他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什么的,日子有保障了。”
想到今后的生活,费高林满心欢喜,“现在我们真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了。放在十年前,是怎么都不会想到有这样的好事情的。”
费高林一家的变化是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的一个缩影,费高林同村的戴阿毛老人同样也是受益者,今年83周岁的他十年前成了被征地农民,如今每月120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290元的被征地农民生活补助,足够老人日常开支了。“我阿爸每月有410块钱的补助,吃的用的我们这些小辈会承担,这410块钱他自己花花很开心的。”戴阿毛的女儿戴三英告诉记者,自己也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丈夫姜林生也有社会养老保险,两个女儿工作单位也替她们缴纳了保险,一家人的生活都有保障。
■十年社会
保险发展历程
★2002年,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结束了原来的公费医疗制度。
★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为工伤保险制度确立了基本的法律框架。
★2004年,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基本解决了我县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
★2006年,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0万人,其中职工8.5万人,全年共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4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5.0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1万人次,金额441.3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5.8万人,工伤保险人数为5.3万人。全县参加大病统筹的农民 31.2万人,参加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的2.8万人。
★2007年,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标志着我县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
★2007、2008年,在杭州市就业和社会保障系统的支持下,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解决了杭州市民在德清定点医院就医费用实时刷卡结报问题。此举被当时的杭州市长蔡奇称为“在融入杭州经济圈中‘德清又推倒了一堵墙’”。
★2009年,被国家列入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
★2010年,国务院颁布《社会保险法》和修订了《工伤保险条例》,同年,还实施了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社会保险关系首次实现了跨省转移。
★2011年,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员)16.0万人,失业保险11.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5.4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2万人,工伤保险13.3万人,生育保险10.1万人。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保持就业局势稳定。2011年城市登记失业率为3.5%,与上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