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德清新闻网投稿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人文德清 >> 书香德清
文字:   打印

德清地区西晋墓葬及其随葬品
www.dqnews.com.cn 2012-10-24 德清新闻网

  目前德清地区已发现并清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西晋墓葬有两处,一处为1982年5月德清武康五龙村内,村民们在劳作中发现一砖室墓,县博物馆得悉后派遣专业人员前往调查清理,征集了一批出土物,共计13件青瓷器。另一处于1988年12月德清原二都乡华兴村(现三合乡宝塔山村)村民生产时发现,县博物馆闻讯后立即派员前往清理,在现场征集到该墓出土器物11件青瓷器。因这两处墓葬均已遭挖掘破坏,墓葬规模形制已无法获悉。所幸随葬品保存较完整,并具有相同的组合体系,主要有日常生活器具青瓷唾壶、罐、盂、灯盏、熏炉、盆、碗、耳杯,其中部分器物上装饰有西晋特色纹饰网格纹和铺首;生活用具类明器青瓷水井、水桶,造型逼真,形态玲珑;禽畜笼圈类明器青瓷猪、狗、鸡,猪圈狗舍为直壁平底,鸡笼为卷棚式置双门,双鸡呈引颈伏卧状,动物造型生动,憨态可掬,生活气息浓郁;青瓷堆塑罐各一,罐身虽有破裂,但整体风格尚完整,上部堆塑清晰,殿宇楼阁挺立,人物飞鸟兼有,尽显吴越风致。这些出土器物虽有部分剥釉,但存釉处釉色澄亮,大部分器型规整,有些器物细节处制作精细,极富西晋墓葬特质。

  这些随葬品除了日常生活用具为逝者生前使用外,其余陪葬的各类明器均是逝去后亲人为之特制的。“明器者,冥中所用之器也”,明器,也称作冥器,供死者在冥间生活之用,用以超度祭奠追思死者,同时保佑祝愿生者。明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经商周的发展,至秦时陶俑的扩充,到汉代,厚葬之风盛行,出现了“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的现象。人们对与殉葬之物,精益求精,种类达几十种之多,有建筑、交通、生活用品几大类。三国时期继承汉厚葬之风“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于坟土”。到了西晋,在其统治的短短51年内战乱频发,北方中原地区墓葬的规模逐渐趋向于薄葬制。而相对安定的南方长江流域以南京鄂州为中心一带,文化面貌改变不大,当时的墓葬更多地继承了东汉和孙吴时期的厚葬传统。这类墓葬形制结构中规模较大的有多室砖墓,规模普通的有双室、单室砖墓。随葬品方面多为数量较多的青瓷器,并构成一定的组合,有以罐、盘口壶、碗、盏、钵、香薰为主的生活器具类;有以谷仓、灶、磨、厕圈、禽畜笼圈及附属动物为主的模型明器;有以各式人物俑、牛车、镇墓兽等为主的俑类。另外还有极具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堆塑罐、买地券以及漆木器。随葬青瓷器大多属越窑生产,西晋早期越窑制瓷业发展迅速,据已发掘纪年墓资料显示,当时越窑生产常见的器物就有各类生活用具、各种小明器以及特色堆塑罐,造型艺术和烧造手法上有其独到之处。

  德清地处长江下游浙江北部,晋墓风格与南京一带近似,五龙和华兴两处西晋墓葬出土的随葬品也符合其特征。虽墓葬规模已不可考,但出土物较为丰富,并构成一定的体系。作为德清境内为数不多的晋墓出土物,既真实地反映了德清先民在西晋时期的生活状态,也是研究西晋时期墓葬制度和青瓷手工业的发展的生动具象资料。这些随葬器物部分已釉色斑驳或是器身残损,静默地守候着曾经的主人已长达近两千年,如今跨越千年展现于人前(其中大部分陈列在德清博物馆历史厅内),作为后人的我们更应该满怀虔诚地来阅读它们所负载着的时代信息、生活信息、文化信息,尽力来解读和补充那段已逝去的历史。

作者:施兰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