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德清新闻网投稿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好人网 >> 感动人物
文字:   打印

十年坚守铸诚信——记艰辛还债的农妇蒋引娣
www.dqnews.com.cn 2012-09-04 德清新闻网

  “那时我想,就算一年能还一万,还完这笔债我也得七八十岁了。所以我对两个儿子说,要是我死了,这笔债就分给你们来还。”10多年前,面对20多万元的债务,浙江德清农妇蒋引娣只有一个信念:还清债务。

  “引寿5000,荣仙8000,双毛29000……”今天,一个见证她十年还债路的香烟盒,静静地躺在德清县公民道德教育馆中,向人们诉说着一位普通农妇对“清白做人”的坚守。

“我一定要把债还清”

  1996年,德清县武康镇塔山村的蒋引娣一家在镇上开了一家食品批发部,可没想到短短一年多竟欠下20多万元的债务。蒋引娣抹着眼泪,把几十笔债一笔不落地记在香烟盒上。“我一定要把债还清!”

  身无分文的蒋引娣回到村里,大姐借给她1500元钱,她便用这些钱买了7头小猪崽,开始了一眼看不到头的还债路。

  每次卖了猪还债,她只留下买猪崽的钱,根本没钱买饲料。“人吃的都没着落,哪还顾得上猪吃的?”听说红酒糟是养猪的好饲料,她便跑到很远的酒厂。酒糟很重,请人帮忙搬运要花钱,她就自己动手。

  姐姐看她养猪实在太辛苦,便帮着蒋引娣开一家小吃店。好心的大姐又送来一大捆粽叶,让她包粽子赚钱。“我想,把这些粽叶包完,债就能还清了。”每天,她起早贪黑,一张张薄薄的粽叶在她手里变成鼓鼓的粽子,也成了她鼓鼓的希望。

“做人就要做得硬气”

  蒋引娣是个急性子。赚到的钱在手里还没捂热,她就赶紧凑个整去还债。“还掉一笔,我就丢开一桩心事。”

  十年的坚守,艰辛的还债路终于走到了头。2006年,当蒋引娣把最后一笔钱送到债主手里时,对方几乎不敢相信:“婶娘,这5000块钱都没打欠条,这么多年你还记得。”

  “怎么不记得?借的钱每一笔我都记得,我都要还的。”她说。

  这最后的一笔债还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债主在这笔钱里发现了一张假钞,蒋引娣知道后,立刻又送了100元过来。

  “几十万的钱我都还了,到最后我总不能给一张假的。做人就要做得硬气!”

  蒋引娣十年还债的故事在当地传开,她成了名人。镇上一位老板每次开车见到她,都要把车窗摇下来,对她竖起大拇指,夸“真了不起”;还有人上门送匾。”

“让更多蒋引娣涌现”

  “硬气”的蒋引娣有着一颗柔软的心。还清债务后的一年年初,电视里播放县里慰问贫困家庭,她看得直抹泪,决定把积攒的5000元钱捐出去。钱拿到镇政府,工作人员建议她设个奖,鼓励那些家里困难,又像她一样诚实守信的人。蒋引娣一口答应了下来。

  现在,蒋引娣的“诚信市民奖”已经奖励了6人。其实在德清县,从1997年武康镇农民马福建设立“孝敬父母奖”开始,类似的草根道德奖已经有24个,“燮荣见义勇为奖”“松芳助人为乐奖”“立玲残疾学子励志奖”等犹如一部部“道德教材”在这片土地上传诵。

  “这种‘百姓设奖,奖励百姓’的做法,是老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道德力量。”德清县委宣传部部长张林华说,党委政府在民间“草根道德奖”中“退一步,推一步”,“退一步”是还原群众的道德建设主体地位,“推一步”是宣传倡导和规范引导。

  为了民间设奖活动更规范地开展,2006年,德清县委宣传部指导成立了民间设奖协会,对“草根道德奖”进行引导、规范、培育和扶持,目前全县的获奖者已超过5000人。

  “像蒋引娣这样设立草根道德奖的榜样,是道德建设中的‘塔尖’,我们还在培育大量志愿者、义工,成为中坚力量。”德清县委书记张晓强说,我们将努力通过制度建设,以信用评定、信用记录等方式,让讲道德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让更多的蒋引娣涌现。

(新华社杭州9月2日电)

作者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