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德清新闻网投稿平台
文字:   打印

“深化执行力建设活动”简报(第三十期)
www.dqnews.com.cn 2012-06-26 德清新闻网

 

  编者按:自全县“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各乡镇、各部门紧紧围绕难题破解这一关键,通过领导带动、上下互动、部门联动、督导推动,着力破解了一批基层反映强烈、制约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基层一致好评,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乡镇、部门在大走访活动中攻坚克难、破解难题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典型案例形式分期予以刊登,以供学习借鉴。


优化服务  利农惠民
县城管执法局规范三桥、上柏早园笋市场管理
——“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典型案例选登(一)

  我县早园笋种植面积达十多万亩,每年总销售量在4万吨以上,大多数早园笋都集中在三桥和上柏两个早园笋市场进行交易。早年,由于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在早园笋销售季节,大批笋农都会在104国道和三莫线沿线、三桥集镇等场所进行交易。在这些地方进行早园笋交易,不仅造成三桥集镇环境“脏乱差”和影响附近居民生活,而且经常会造成交通堵塞现象,同时笋农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明确由县城管执法局牵头,从2009年11月份开始,筹资180余万元,开始建设三桥早园笋市场,该市场于2010年1月投入使用。

  为切实加强三桥和上柏两个早园笋市场的管理,努力营造秩序井然的交易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笋农。县城管执法局依托“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对两个早园笋市场作了多次调研走访,排摸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会同相关部门对两个市场进行了为期四个多月的管理服务,收到良好效果。

  (一)加强执法,维持秩序。由该局牵头,会同县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联合执法工作,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取缔场外交易行为,确保交通畅通。在104国道和09省道(三莫线)三桥集镇段以及市场出入口附近设置了警示标志,安排3辆执法车不间断地进行巡逻,落实执法管理队员进行值勤,坚决取缔场外的交易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户,引导和取缔一户,全力确保交通畅通。另一方面,规范场内交易秩序,营造良好交易环境。落实执法管理人员从每天早上三点多开始,先后到三桥、上柏早园笋市场进行错时管理,规范交易秩序、车辆停放等,努力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目前,两个市场交易秩序井然,104国道和09省道交通畅通。

  (二)加强管理,培育市场。加强早园笋市场的培育,进一步提升市场的知名度,着力做大做强我县早园笋产业。该局从加强宣传、规范交易等层面入手,努力加强两个市场的管理。一是拓展销路。利用信息网络、省级媒体等途径,向外发布两个早园笋市场的经营信息,进一步打开市场销路。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该市场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二是引导笋农,入市交易。为全县种植10亩以上的笋农建立数据库,利用“手机城管”宣传平台,每天向他们发布两个市场的交易情况,使其提早了解交易行情。通过努力,到该市场交易的除武康镇五四、郭肇、三桥、民进、上柏等村的笋农外,乾元、三合等乡镇的笋农,特别是湖州埭溪、杭州余杭、安徽等外地笋农也慕名而来。三是规范交易。通过在市场出入口悬挂小黑板、《今日德清》报纸头版醒目位置发布两个市场的交易时间和价格的《温馨提示》,同时,落实人员加强交易管理,坚决消除不平等的交易行为,确保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加强服务,利农惠民。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笋农,该局千方百计想办法出点子,从细微处入手,深化细化服务举措,努力让笋农得实惠。强化硬件建设,不断完善市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新浇筑水泥地面4000多平方米、增设路灯7盏、管理用房4间、公厕1间、遮雨棚10多只,目前三桥早园笋市场内可同时容纳500多人进行交易。强化贴心服务,安排城管队员,每天凌晨3点多进驻市场,打扫场地、清洁厕所、烧好热水,为笋农交易提前做好准备。交易过程中,主动帮助年老的和规模型的笋农装卸、搬运,真正做到想笋农所想,急笋农所急。

   通过上述举措,今年两个早园笋市场的运营情况良好,受到了笋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促使笋农们增收增效。通过建设三桥早园笋市场并加强对两个市场的执法管理,不仅为笋农搭建了交易平台,而且由于市场的集聚效应,提高了交易价格,促使笋农们增收增效。据统计,今年早园笋总交易量达8100余吨,交易金额达1.47亿元,交易价格同比上涨3元至4元,为笋农增收5600多万元。

   二是消除了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采取执法管理和强化服务等措施,取缔了存在已久的早园笋马路市场,确保了104国道和三莫线的交通畅通,改善了三桥集镇的镇容镇貌,消除了笋农们“马路交易”方面的安全隐患。

   三是推进了早园笋产业发展。由于存有固定的交易场所且笋价相对较高等原因,促使前来交易的笋农增多,交易量增大,除了本县以外,来自湖州埭溪、杭州余杭、安徽、江苏等地的笋农和经营户纷纷而来,有利促进了我县早园笋产业的健康发展。


便民 利民 惠民
县邮政局在大走访活动中加强“村邮站”建设
——“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典型案例选登(二)

  县邮政局在乾元镇联合村走访农户过程中,发现村民提到最多的问题是报刊信件每次都要自己到村委去取,寄信、汇款等更是要跑到镇上邮局办理,很不方便。针对这一情况,该局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151个行政村进行了深入摸底。经调查发现,农村群众办理邮政基本业务不便,是目前邮政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其中,农村“最后一公里投递”、外来务工人员通邮保障问题更为突出。针对这一情况,该局决定加快“村邮站”建设,以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三农”。

  在建设过程中,该局积极筹划,周密布置,制定行之有效的建设方案,努力把村邮站建设成一个为农民代理、代办缴费、话费充值和报刊订阅、信件包裹寄递等服务的便民平台,具体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利用当地人才资源,选好村邮站负责人。村邮站负责人要求是在农村有威信和才能的人,接触人员最多、工作能力较强,他们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根据他们的优势,叠加不同的邮政业务。如果村邮站负责人是一名文化素质较高,其对代收代缴业务、报刊、图书、投递等业务的学习运用能力就强,比别人更有热情、更为方便、更有说服力,就能更好地为广大农户们提供服务。

  二是科学合理选好服务点,整合服务项目。村邮站建设因“地”而异,一方面力求把村邮站设在交通便捷,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以点带面向四周拓展,更好地实现服务全覆盖,扩大农村服务范围;另一方面注重结合我县农村实际,将“村邮站”纳入“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房屋、设施、人员,整合便民服务项目,避免重复建设和多头投入,做好合理安排。

  三是虚心学习借鉴别人的好经验、好方法,学以致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取长补短,合理运用。为此该局借鉴了余杭、萧山等地在村邮站建设中取得的好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创新,少走不必要的弯路,缩短建设时间,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建设期间积极做好与乡村负责人的沟通联系,得到了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截至5月5日,全县已建成村邮站112个,为全县151个村邮站的全面建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德清邮政逐步完善村邮站功能,除了为农民提供函件、报刊、普通包裹投递和受理等基本公共服务外,还开办各类业务代办便民服务项目,如:代售飞机票、汽车票;小额现金支付等助农取款金融服务;通信费、水电费、广电费等公用事业费用代收代缴等业务,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一样方便快捷的服务。

  村邮站建设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为更好地做好村邮站各项工作,该局下一步将继续拓展村邮站服务功能,探索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努力把村邮站建设成为集储蓄、集邮、收寄、投递、代收代付等功能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更好地发挥邮政服务“三农”作用。


民意民声事事入心 民情民事件件解忧
——“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典型案例选登(三)

  “多亏陈部长帮我联系农办技术人员,我的鱼儿又活蹦乱跳啦!”双桥村的养殖大户归毛头对来访的走访干部陈国松感激地说道。原来,归毛头是三合乡人武部长陈国松在“进村入企”活动中走访过的农户,在最近的生产经营中,他遇到了困难,便想起拨打“便民服务卡”上陈部长的联系电话进行求助,陈国松在第一时间就帮他协调解决了难题。

  其实真正帮助归毛头解决难题的是今年三合乡结合“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建立的“民事村办”制度。这项制度创新干部直接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方式,通过“五类勤访”、“五事必办”、“两项评比”等载体推动机关干部服务基层、破解难题、促进发展,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为推动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五类勤访”即走访组必须主动走访联系网格内村民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困难群众、种养大户等五个重点群体,发放“便民服务卡”,每周下村不得少于2次;走访组领导必须每月到联系村开展1次接访活动,召开2次“民情恳谈会”,每两月必须召开1次村民小组长工作例会协商解决问题,做到村情村况、项目推进、矛盾纠纷、联系户情况、困难群体五个必知,台账齐全。“五事必办”即对群众“所思、所盼、所需、所急、所难”的五类事必办。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制,村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必须做到每天定时定人坐班。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乡村干部对接办的能够办、可以办、应该办、必须办的事必须在村内解决,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均要在3天内给予答复。对一时难以解决或需要与上级多个部门、科室衔接协商解决的,在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按《三合乡问题解决处理程序》上报并处置,切实做到群众反映的事,不管是小事还是大事,都要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及时处理,帮助解决到位。“两项评比”即以开展行政村创先争优“排名授红旗”、“优秀联村组”两项专项评比活动为载体,严格实行联村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绩效考核。督查领导小组每个月必须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并结合“党委书记下访接待”等方式,在党政联席会议上做督查反馈,对执行工作制度不到位、可解决不解决被投诉的、到乡及以上信访但信息不掌握的、办事拖拉导致小事扩大的等情况都进行量化考评,事态严重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自从“民事村办”制度实施后,进一步健全了“联系全覆盖、服务常态化、难题快解决”的工作运行机制,使得群众反映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干群关系变的更为密切。通过解民忧办实事,塑造了全乡干部队伍良好形象,基层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一是矛盾妥善合理解决。如群众反映最为集中和突出的农村撤销点危房改造和新农村集聚点建房问题,通过走访组反映后,乡党委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创新方法,做到解决一批和稳控一批,最大限度防止因恶劣天气对住人危房造成的安全影响,着力解决住房特困户的现实需求。二是民生切实得到改善。如二都村群众喝水难的问题经多方协调终于合力解决。3年以来,由于管网破损,全村漏损的自来水费用达10万余元,经常因拖欠水费被自来水厂停水,村民们对此非常不满,为此还出现过村民故意挖断水管的事件。村里一方面顾及群众用水,另一方面顾及水厂催费,漏损的费用又不能让村民出,村集体经济又难以支付,矛盾十分突出。该村的走访组与专管员、水厂技术人员多次现场踏勘都找不到漏损点。走访组在询问了有关科室和相关政策后,以村民小组长工作会议的形式商量对策,最后决定上报乡政府对二都村部分片区进行管网改造,并纳入乡民生工程中。三是助力谋划发展思路。如四都村的走访组了解到,该村一直以来较为平稳,但是由于没有独特的资源和地理优势,村级集体经济较为薄弱。走访组集思广益,实地踏勘,帮助村里联系相关部门,争取到了北烂湖鱼塘改造和土地整理等项目,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0余万元。

  通过“民事村办”制的实施,广大干部深切地感受到作为基层干部,在思想深处要以“为民、惠民、亲民、靠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大兴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竭诚服务之风;在实际行动上要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要深入基层一线倾听老百姓和企业的呼声,找准服务发展的着力点,做到情况掌握在一线、措施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成效取得在一线,全力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把服务真正当做自己的事,愿干、多干、巧干、会干,真正做到服务上水平、上层次、上台阶,让群众、企业少跑腿、少费时,心情愉快地办事。
 

作者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