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雷甸镇,到处都是丰收与繁忙的景象。一串串黄灿灿的枇杷从绿叶中露出了“笑脸”。通往杨墩生态休闲农庄的小道上,车水马龙,不少村民拿着自己的枇杷在路边吆喝,外地旅客穿梭在枇杷园里乐呵呵地采摘!
从2005年至今,雷甸镇已经办了七届枇杷文化节。七届,对于雷甸枇杷来说,是一条茁壮成长之路。在点点滴滴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小的雷甸枇杷正在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从请游客来到游客不请自来
“崔大姐,你那现在枇杷成熟了没,我们想过来采摘呢!”这段时间,杨墩生态休闲农庄负责人崔笑萍接到了很多这样主动打来的咨询电话,有杭州的、上海的,还有一部分是本地市民。生意好得实在忙不过来,这让崔笑萍乐得合不拢嘴。
说起这几年的枇杷文化节,崔笑萍只有简单的一个字:“好!”2005年,第一届枇杷文化节就放在杨墩生态休闲农庄。“我们那时候知名度还不高,当时真怕没人过来采摘,所以就将枇杷文化节放在了周末,而且特地组织一批游客来增加人气!”崔笑萍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如今,人气问题还是让崔笑萍担心。不过,现在她担心的不是没人,而且游客太多了,每天一两千人的游客有时候接待不过来。
崔笑萍告诉记者,去年,枇杷节期间,游客超过10万多人,预计今年数量还会有所增加。
从到处吆喝卖到家门口轻松卖
5月22日上午7点多,刚从地里采好枇杷的杨墩村民鲁红英顾不上回家休息一会儿,就提着两篮新鲜的枇杷匆匆往杨墩生态休闲农庄门口赶。每年枇杷文化节举办的时候也是她最高兴的时候。
“以前卖枇杷要跑到镇上或者塘栖那边,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轻轻松松卖枇杷了!”鲁红英说,她家就住在农庄附近,家里有2亩枇杷。这里游客多,枇杷卖得很快,很多游客不问价格就买了。有时候,两篮枇杷一两个小时就卖完了。这不,枇杷文化节办了七届,她就来农庄门口摆摊卖了七年,每年收入都有七八千元。
随着雷甸枇杷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和鲁红英一样,越来越多的雷甸果农在家门口就卖出了好价格。所以,每到枇杷成熟期,带着草帽、提着竹篮的枇杷果农成了雷甸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雷甸镇枇杷种植面积3200多亩,可采摘面积2300亩,去年总产达到840吨,销售收入超过500多万元。
从单一枇杷到一年四季水果飘香
枇杷节从最初是少数人的事,变成大家的事;群众从一开始的看客,到近几年的主动参与,枇杷节已成为雷甸镇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着力点。“枇杷节的举办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产业链不断延伸,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这也正是雷甸镇举办七届枇杷节的内在动因。”雷甸镇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花满园!”如今,通过枇杷这个“红娘”的牵线搭桥,数千亩的杨墩生态休闲农庄、琵琶湾生态农庄,“转身”成了城里人休闲、体验农村生活的大景区。去年,两大农庄总接待人数超过50万人次。
在雷甸镇的引导服务下,枇杷多出了很多“兄弟姐妹”。西瓜、葡萄、草莓,这些雷甸的水果,打响了雷甸“水果之乡”的金名片。目前,雷甸镇水果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去年水果销售收入达到了3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