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德清士林王公郎一个叫将军台的地方展开发掘,发现了房址、水井等遗迹,以考古学的方式使德清首个马桥文化村落浮出水面。马桥文化,20世纪50年代发现于上海马桥,1982年定名。分布在太湖地区东、南部,距今3900~3200年。从横向看,马桥文化相当于中原夏商时期,是有很强独立性的化外之地。从纵向看,马桥文化处在良渚文化之后,又一轮大规模海侵来袭,人口迁徙,聚落荒废,文明衰微。所以,马桥文化是太湖地区一种百废待兴、兼容并包的夏商土著文化。德清县位于太湖南侧,杭州湾西北,是马桥文化的重要分布区域。
马桥文化遗物以石器、陶器为主,多为生产生活用具。遗物中最有特色和代表性,并且广泛流行的是一种形似鸭禽的器物,称为“鸭形壶”。德清县博物馆即收藏着一件鸭形壶。泥质灰陶,敞口,粗颈,鼓腹、凹圜底,肩部附半环形扁鋬,尖圆尾,腹部拍饰条纹。此器腹部扁而鼓,形似鸭腹,尾部上翘,泥条贴塑羽毛状,形似鸭尾,活脱脱一只野鸭的造型。鸭形壶形象生动,源于当时的自然环境。马桥文化时期,太湖地区气候温湿,湖沼密布,适合野鸭等各种水鸟栖息,鸟禽崇拜的文化习俗由来已久。面对水鸟翩飞、野鸭嬉水的景象,马桥工匠生出些许“人与自然,相与为一”的感悟来,便创造了鸭形壶这一活泼趣致的新器类。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