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定目标】2007年,我县提出积极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和广电事业,培育发展文化产业,规范文化市场,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乡镇、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欢乐德清”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等。
【丰硕成果】过去五年,广泛开展“一乡一节一品”文化活动,年均举办“欢乐德清”系列文化活动1041场、送电影2126场,“洛舍钢琴”被认定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我县“瓷之源”地位得到确认,新市镇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县所有行政村体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省体育强县。
城乡处处歌舞声 节庆活动乐翻天
2011年12月29日下午,筏头乡大造坞村热闹非凡,乡村舞台上身着凤冠霞披的演员水袖翻飞,大功率音响中锣鼓铿锵,丝竹悠扬……《打金枝》、《十八相送》,一连两出越剧把周金珠阿姨看得如痴如醉。她说,自己最喜欢看戏,但是大造坞村地处偏远山区,这样精彩的演出平时难得看到,是“欢乐德清”系列文化活动为她带来了欢乐。
围绕提高人的素质、活跃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这一宗旨,我县广泛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成功打造了“欢乐德清”品牌,其中“欢乐田野”系列活动已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同时鼓励乡镇、村自备节目参加“欢乐德清·欢乐田野”演出,变单一的“送文化”为“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目前,全县已有业余文艺团体110支,1500余名文艺骨干,7个民间文艺剧团。
2月3日,“润德宝杯”第十二届浙北乾龙灯会在乾元镇乾龙花园前广场拉开帷幕。8支舞龙队先后登场表演,桑叶龙、银龙、明星九曲王龙、陆家墩布龙等接连亮相,开幕式结束后还与腰鼓队、秧歌队等各支队伍一起进行大巡游,吸引了全县各个乡镇的人们前来观赏,乾元镇更是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我县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在深入挖掘乡镇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我县组织开展了“一乡一节、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活动。目前,“一乡一节一品”文化活动已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全县形成了以“中华游子文化节”为龙头,“浙北乾龙灯会”、“新市蚕花庙会”、“羊肉黄酒文化节”、“洛舍钢琴节”、“杨墩枇杷文化节”、“三合防风文化节”、“武康欢乐市民节”、“钟管财富文化节”、“筏头沈约故里·英溪之源生态摄影节”系列节庆和民间特色文化活动,全县近30个村恢复和开展了以民俗为主的特色文化活动,其中“新市蚕花庙会”已举办十三届,辐射影响到浙北广大地区;“浙北乾龙灯会”已举办十二届,不仅受到百姓的喜爱,还成为全省民间活动重点项目之一,多次为中央媒体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