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文字:   打印

坚持三化同步 推进三大转型 加快建设省级中心镇
——访钟管镇党委书记郑其良
www.dqnews.com.cn 2012-01-18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了德清“实现新崛起”蓝图。面对新蓝图、新目标,钟管镇党委书记郑其良表示:科学发展、民心所向;富民强镇、任重道远;百舸争流、不进则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因为我们不努力,使钟管掉队了、落伍了,就无颜向全镇的百姓交代。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创新融入、和谐跨越的新动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实干意识,坚持三化同步、推进三大转型,加快建设省级中心镇,为实现德清新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为德清未来五年描绘了宏伟蓝图,并提出了“实现德清新崛起”总体目标,今后五年,钟管会是怎样的一个发展?

  郑其良:今后五年是我镇推进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我镇推进三化同步、完善省级中心镇功能的关键期。这五年的工作对钟管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钟管镇将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富民强镇为根本目的,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三化同步,推进经济、城乡、社会管理三大转型,全力打造长三角知名的现代工业强镇、富裕和谐文明的省级中心镇、秀美宜居的“中国和美家园”示范区,争当德清新崛起的排头兵。

  主要目标是: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达到9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5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
  
  记者:钟管镇将通过怎样的举措实现以上目标?

  郑其良: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前提是解放思想,最紧迫的任务是跨越赶超,最核心的动力是开放创新,最根本的目的是富民强镇。

  一是抓转型升级。加快改造提升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汽摩配件及新材料等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着力培育大企业,引导中小企业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以新港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积极推动现代商贸、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改造提升,加强对物流企业的招商。力争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10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4.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实现翻番,一二三产业比例更加协调。

  二是抓城乡统筹。推进省级中心镇建设和“中国和美家园”创建工作。实施中心镇区“西拓、北延、中改”策略,拉开镇区建设框架,加快镇区人口集聚,逐步形成生活区、商贸区、工业区、生态区功能布局。启动和美家园精品村全覆盖工程,统筹抓好中心村培育、农村住房改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力争到2016年建成区户籍人口集聚率达到45%,“中国和美家园”精品村实现全覆盖。

  三是抓自主创新。探索建立“政产学研金”紧密合作的创新体系。加强品牌和标准化建设,推进质量强镇工作。加强创新团队、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实现招商策略由招商引资向选商引资转变,注重产业招商。完善三大工业区块基础设施,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到2016年,三大区块建成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85%以上。

  四是抓生态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节能减排,落实“两个不再”,控制区域排放总量。继续加大化工企业整治力度,引导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环境执法检查,发挥义务环保监督员作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确保工业园区内企业废水截污纳管,城镇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深化森林城镇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级生态镇创建。

  五是抓和谐发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五大保险覆盖面,积极发展慈善事业;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深化平安创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记者:回顾前五年的发展,钟管镇取得了哪些成绩?

  郑其良:前五年,钟管镇按照县委“开放带动、接轨沪杭”、“开放创新、接沪融杭”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富民强镇、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继获得了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浙江省森林城镇、湖州市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镇等荣誉,并进入了第二批省级中心镇。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18.4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7.21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11.8%;财政总收入从1.65亿元增加到4.03亿元,年均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9332元增加到17319元,年均增长13.2%。升华集团成为湖州首家销售额超百亿企业,金磊高温成功上市。五年累计实到外资5058.85万美元,实到内资14.02亿元,东方希望、南方泵业等一批知名企业成功落户。

  ——城乡面貌明显提升。全民健身中心一期工程等建成运行。成功创建省、市级“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13个,在全市率先实现小康示范村全覆盖;创建和美家园精品村、特色村12个。五年累计投入近亿元改善道路交通。供水一体化全面实现。

  ——生态建设彰显实效。打造了德桐、士锦等公路景观带和蠡山林业精品园,成功创建为全县第一个省级森林城镇。扎实推进钟管工业功能区化工企业环境专项整治,改造提升、关闭转产、异地搬迁了一批化工企业。完成漏斗港污水治理,日处理5000吨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建成运行,工业功能区企业基本实现了雨污分流、截污纳管。

  ——社会民生和谐发展。实施了“幸福民生20条”,关注和改善民生。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学校校舍、食堂、场地设施新建改建工程。设立了钟管中心卫生院,完成了干山卫生院扩建工程。文化“八有”工程扎实推进,成功举办了三届钟管财富文化节、两届全镇运动会。钟管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镇和全国文明镇。在湖州市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各项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建立了村级慈善帮扶基金。

  ——平安建设卓有成效。维稳工作基础不断加强,“一岗双责”、领导信访接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得到强化,民情恳谈有效落实,“十式宣传法”、“老娘舅”组织在农村维稳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十小”行业整规成效明显。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技防、人防、物防网络不断完善,群防群治不断加强;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连续五年获湖州市“平安乡镇”。

  记者:在新农村建设中,钟管镇走在了前列,县党代会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打造城乡一体的引领区、生态建设的示范区、幸福和谐的样板区等等,钟管的新农村建设将有什么新的举措?

  郑其良:城乡统筹是钟管“十一五”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打造“中国和美家园”示范区也是县委、县政府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要求,以中心镇区、中心村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改善城乡环境,保持我镇新农村建设在全县、全市领先地位。

  一是优化中心镇区功能。按照省级中心镇定位,结合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布局,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修编工作,抓紧编制商贸综合体、景观设计等专项规划,形成真正有引领作用的规划体系。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实施人才公寓等重点工程和城中村的改造。

  二是深化和美家园创建。围绕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目标,注重“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国和美家园”, 力争到2016年,实现和美家园精品村全覆盖。加快落实村庄集聚“两规合一”,以农房改造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为抓手,积极引导农民建房向中心村集中。健全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三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着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智能电网建设,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交通网络。抓住国家加强水利建设政策机遇,加大水利设施投入,完成两个圩区改造提升,抓好堤塘加高加固、机埠更新改造等工作,着力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记者:实现新崛起,开创新局面关键在人,钟管镇在队伍建设中有什么好的做法和措施?

  郑其良: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一支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是实现新崛起、开创新局面的根本保证。

  一、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健全党政领导公开接待日、定期下访、挂钩联系等制度,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和“五联制度”,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倡导苦干实干,敢于动真碰硬,做到第一时间回应群众的愿望,第一时间处理基层的诉求,第一时间办理企业的需求。

  二、优化选人用人导向。倡导比实干、比实绩、比实效的用人导向,不惟年龄、资历、学历,看重工作状态和激情。完善镇村干部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提拔任用、相关待遇等挂钩,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真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注重在一线和重点项目中培养锻炼干部。

  三、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五型”机关建设力度,提高服务群众、基层、企业的能力和处理复杂疑难、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对干部作风的监督检查,治理“懒庸散漫”现象,努力营造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政务环境。

作者: 记者 姚海翔 特约记者 宋小莉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