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香环绕九旬老人——新市镇姬放弄24号居民凌阿潮一家敬老代代传
|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
9月27日下午2时,记者在新市镇东升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费青的引导下来到了姬放弄,叩响了24号住户的家门。只听见里屋传出了一个老人的声音,很清爽地询问家中的晚辈,是否来客人了。
走进里屋,地面上的老式黏土地砖打扫得清清爽爽,特别是看到一尘不染的家具,一定是天天在擦洗。老人名叫凌阿潮,是新市航快站退休职工,今年91岁。此刻他正躺在床上,面容清爽、泛着光泽。因为前几年患了心脑血管疾病,一次中风就让老人瘫痪在床。可是,这次病倒,却让这个家庭的“孝”心,成为街坊邻居的美谈。
为了不打扰老人,记者就退到客厅,与凌阿潮的爱人沈冬梅攀谈起家人的情况。说到了孝顺,躺在床上的凌阿潮开口了:“我们家几个小人都孝顺的。”他说的“小人”,指的就是他的后代。原来,他也在里屋听大家说话呢。
沈冬梅今年82岁,与凌阿潮相濡以沫了大半辈子。虽然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夫妻俩感情一直很好。沈冬梅从新市造纸厂退休后,就一心一意扑在家里、照顾年长自己近10岁的凌阿潮。她说:凌阿潮年轻时在船上干运输活儿,非常辛苦。我就想让他晚年更舒服点。因此,她几乎每天都在四点半起床,先将老伴的换洗衣服洗好、晾好。她说自己的身体很棒,饭量也不错。
夫妻情深朴实,儿女们更是从父母亲身上看到了“家庭恩爱”的榜样。大女儿凌慧芳今年已经62岁了,也当起了外婆,而且已经远嫁、定居在昆明市,每年也都要过来探访父母亲,而且退休后一住就是几个月。去年12月,凌慧芳就与自己的丈夫一起来到新市老家,自己到菜场买菜,夫君在家里烧菜,一直过到今年4月份,才恋恋不舍地回昆明。“烧了鳝丝、鸭肉,蛮好吃的。”沈冬梅老人笑着说。回去之后,每一个星期,凌慧芳都会从昆明家里往父母家打电话问平安。
凌阿潮的小儿子凌国良在县城工作,但每晚都要住在新市。每天要去武康上班前,他都早早地到父母身边问候:阿爸今天好伐?然后就会从一包尿不湿中抽出一张,给自己的老爸垫上。待一切服侍停当后,才转身出门去武康。每天傍晚回到新市,又会到父母身边陪伴。社区大妈说起凌国良就连声夸奖:这是一个大孝子。
二女儿凌桂芳已经退休照管孙子了,自己身体也不好,但也是天天来看望父母。来客人了,她要为老人家和客人掌勺烧菜;三女儿50多岁的,天天为父母买小菜,每天吃的菜不重复,有营养。大儿子凌胜良住在乾元镇,每个星期至少来一趟新市过一夜,给瘫痪在床的老爸推推轮椅,让他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到花园里去散散心。
下午3点半,是凌国良的小女儿凌诗雅从新市幼儿园放学的时刻。每天,妈妈接了她后没有直接回自己的家,而是直接就来到了姬放弄24号,来到了凌阿潮老人的床前,叫一声“爷爷,我放学了。”凌阿潮老人的脸上洋溢出祥和的笑容。
|
|
|
|
|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
新闻热线 0572-8072070
热线传真 0572-8073282
投稿邮箱 tougao@dqnews.cn
联系地址
德清县武康中兴南路249号
德清新闻网编辑部
邮政编码 31320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