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网专题 >> 建党90周年 >>
文字:   打印

教育振兴
www.dqnews.com.cn 2011-06-20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照片上的学校让人眼熟,但大多数德清人一定没去过。这是雷甸小学的一所分校,叫南点分校。不仅校名新,校貌也新,之所以让人眼熟,是因为近年来德清人身边出现了众多与之相似的新学校。在众多镜头面前比较,我们可以挑选更为漂亮知名学校的画面来为版面增光添彩,但是,一所普通农村小学更能为我们图说德清教育的变化。

  如果说文字比较抽象,下面的图片更为形象直观。这是三年前记者拍摄到的已经结束历史使命的雷甸和平小学,这也是雷甸小学南点分校的前身之一。德清教育的迅猛发展可见一斑。

  要问德清人身上发生过什么变化,也许就得从教育说起。

从“扫盲”到“校车”

  举凡一个新历史时期的开端,总是离不开文化教育的复兴。
  1949年,我国文盲率在八成以上,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二成。而在德清这样的农村,高小学历就被老百姓认为“有文化的知识分子”。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刻认识到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文化不行。因此,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展了全民扫盲和学文化运动,我县开办识字班,推广速成识字法,使大批没有上过学堂的文盲脱盲。
  1977年8月4日早晨,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
  那一年,德清县39人升入大专院校。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有数据显示,全国录取比例由1977年的4.7%增至2011年的72.3%,德清县上大学的人数已以千人计数。

(收集整理 吴志豪)


  1979年,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德清电大工作站、德清县教师进修学校(现电大德清学院)在城关镇(现乾元镇)成立。同年秋,德清县技工学校(现湖州技师学院)在城关镇三里塘茧站招收了第一批学生。德清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迈出了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之后,各类成人及职业类学校在我县雨后春笋般出现。全县各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文化补习活动,全面质量管理等管理知识得以广泛学习,德清工业也在此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腾飞。
  2006年8月23日,注定是载入德清教育发展史的一天。
  这一天,德清县政府印发了《德清县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的实施意见》。2006年秋季开始,德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1999年,德清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首批教育强县。
  2011年5月,政府买单的“最牛”校车开始在德清的城乡公路营运,这个给孩子的“特权”没有引来非议,反而给予百姓更多的欣慰,预示着德清又一新发展时期的到来。

高考改变了我们

  1977年12月,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在我国恢复,570万名考生涌进考场。
  那一年,德清县高校报考人数为547人,中专(中技)报考人数为488人,正式录取人数高等学校为39人(含扩招),中专69人,中技5人。德清高级中学的邱林甫就是其中的一员。接到录取通知后他步入了浙江师范大学的大门。此后30多年,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学子挥汗如雨,在高考卷上书写自己的前程。
  1977、1978年正逢社会转型的初始阶段,“拨乱反正”、“万木逢春”、“百废待兴”,“重知识,重人才”乃至“重文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再加经历过“文革”的蹉跎岁月,上山下乡、回城打工……所以这两届学生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专业学习都十分刻苦。
  回忆起那段激情岁月,邱林甫感慨万端:1973年高校恢复招生后,招收的是“工农兵大学生”,上大学要看“成分”,须经逐级审查推荐,许多老百姓无法实现上大学的梦想。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仿佛挂起一盏明灯,无数人看到了前途和希望,全县一下子有一万多人预报名,可见当时人们对于上大学的巨大热情。后来经过县里组织的预考,共有500多人正式报名,于1977年12月参加了考试。
  从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到正式参加高考,这期间只有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所以大家都是争分夺秒看书复习。邱林甫说:“德清一中、德清三中当时都组织了老师对考生进行复习指导,晚上开课,面向全社会开放。许多人都是白天工作,晚上去听课,我当时已经在新联农校任教,晚上就步行六七里路去三中听课。恢复高考制度,确实激励了一大批年轻人,对于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以及学习氛围的形成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预考中有一道语文题,是用‘标榜’来造句,结果许多人搞不清‘标榜’和‘榜样’的区别,造的句子五花八门,一时传为笑谈,当时教育的荒废程度可见一斑。”
(记者 陈德明)

德清教育的数字巨变

  1949年,德清县与武康县共有小学82所,在校小学生将近4000人,专任教师140多人。当时除城关、新市、武康、上柏等城镇外,农村大部分小学停办。解放前,德清县、武康县都没有像样的中等学校,仅有简易师范学校2所。
  2010年12月,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0所,在校学生70212人(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8870人)。全县有在编在职教职工3814人。
  将其中的数字换算一下,也许你会吃惊:1949年,德清县和武康县的学校总数似乎不少,但每所学校的平均学生数大约只有48人,仅相当于今天普通学校年级中的一个班。
  现在我县有普通高中5所,学生9470人,专任教师616人;初中20所(含中心学校),学生15714人,专任教师1089人;小学19所(所属分校及村教学点10个),学生26197人,专任教师1437人;幼儿园33所(所属村教学点62个),在园幼儿12093人,专任教师689人;职业类学校1所(教学点5个,另有湖州技师学院1所、电大德清学院1所),学生总数6738人,专任教师306人;成校12所,专任教师79人。还有县社区教育学院、4个社区教育分院及8个乡镇社区教育中心。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县筹措校建资金达3.18亿元,改建新建动工面积67384平方米,刷新了我县校建规模记录。
  为改善我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我县实施了乡镇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农村学校“三进”(塑胶跑道进学校、电脑空调进教师办公室、多媒体进教室)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乡镇中心幼儿园改扩建工程等,使县内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一大批新学校拔地而起。莫干中心学校、雷甸中心小学(西点、南点分校)、乾元小学城南分校均异地新建,德清二中、武康英溪小学、秋山中心学校等12所学校得到改建扩建,其余校舍均实施了加固维修改造。如今,一座座亮丽多姿的校园已然成为德清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为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促进一方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收集整理 陈德明)

作者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