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网专题 >> 建党90周年 >>
文字:   打印

交通腾飞
www.dqnews.com.cn 2011-06-10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宣宏 摄

       这是建设中的宁杭高铁德清段,再过半年左右时间,时速可达300多公里的高铁列车将在这里“贴地飞行”。10分钟左右时间,就能从德清“飞”达杭州,1个小时左右就能“飞”达南京,大约五六个小时就能“飞”达北京。穿越几百公里、上千公里已经比当年从德清东部到西部还要便捷。飞速发展的德清交通,用“腾飞”来概括可以说毫不夸张。在腾飞年代,我们再现德清交通发展的一些片断,显得格外有意义。

●陈年往事
德清最早的公路

        1925年7月,由余杭(指老余杭)和武康两地商人筹资建造的余武商办公路正式建成,虽然道路宽仅3米,且均为泥土路面、石木结构桥梁,但是,建成不久就通上客车,这是我县最早的公路。

        1928年11月,国民政府为迎接西湖世界博览会的召开,需要开通一条南京通往杭州的交通要道。当时的莫干山,正是来自上海大亨、外国人建别墅的高峰时期,1929年6月,三桥至莫干山的道路最早完工,偶有小包车、小汽车通过余武商办公路和三莫公路,来往于杭州和莫干山两地。当年10月,道路通至吴兴(现在的湖州)。这就是104国道德清段的雏形。此后,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德清县再没有完整的公路建成,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公路建设才真正迎来了明媚的春天。(收集整理 祝丽萍)

连通武德两县的公路——武德公路


        1958年之前,原德清县是开不进汽车的。1958年5月,武康、德清两县合并,武德公路的建成,成为两县发展史上的大事,从此,汽车可以开进德清(乾元)了。

        对于这条路的印象,德清人记忆犹新。但不少人记忆中的武德公路是已经经过改造的。最早的这条路起点是老104国道,即现在武康镇河桥头,途经现在的春晖公园北侧、玫瑰庄园小区、秋山、下跨塘、新盟,经现在乾元的乾水湾小区,至现乾元镇的南街,全长12.3公里,路基宽4.5米,路面宽3米,为砂石路面,由省交通厅设计室勘测设计。1965年2月,武德公路拓宽改造,1975年,原砂石路面改造为渣油路面。

        如果,现在要寻觅那条路的痕迹,乾元镇09省道以北金鹅山南侧尚存约1.5公里长的一段。

        其实,武德公路通车前后,我县建设了多条公路,只不过影响力不能跟武德公路相比。(收集整理 祝丽萍)



1987年,车队驶进新市

        1987年之前,外地汽车到德清县城(现乾元),一定是调头从原路返回的,因为汽车开到这里再也不能往前走了,县城以东的东部水乡没有一个乡镇通公路。

        1984年,我县成立了公路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实施新德(新市至现乾元)公路、德塘(现乾元至塘栖)公路两条公路的建设。1985年,新德、德塘公路被列为交通部第一批向世行贷款建设的农村公路,1986年底,新德公路桥梁、塘渣简易路面完成,1987年,铺筑泥结碎石路面,同年9月30日,新德公路正式通车。德塘公路于1989年3月正式建成通车。

        新德、德塘两条公路的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东部水乡地区没有公路的历史,打通了德清往返省城的第二条通道,同时,也带动了沿线乡镇公路建设的热情。期间,相继建设了南舍—干山、干山—钟管、杨树湾—下舍、德清(乾元)—洛舍、雁塘桥—戈亭、塘栖—勾里等农村公路,1992年10月,韶村—高林、油车公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了我县乡乡通公路的目标。 (收集整理 祝丽萍)

2002年德清开通高速公路

        真正象征着德清交通大提速的是2002年11月28日建成通车的杭宁高速公路。

        杭宁高速始建于1999年,2002年正式竣工通车,直穿德清中西部。杭宁高速在时空上将苏浙两省省会之间的距离缩短至2.5小时。德清的区位优势因杭宁高速公路开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收集整理 祝丽萍)

难忘新德公路热火朝天的场面

        说起新德公路,参与建设者难以计数。当时年仅24岁的孟海清是新德公路士林段建设中的一名技术人员。回忆起当时的建造场面,孟海清感慨万千。

        新德公路的建设,使东部水乡老百姓告别了千年 “无船不行”的历史。1984年12月,完成勘测设计后,我县发动了沿线18个乡镇共计2万余民工填土做路,那一个多月里,整条线上每天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在士林段造桥做路,孟海清整整一年吃住在士林。有一次,已是晚上10点多,施工队正在加班浇筑桥桩,忽然整个施工场地断了电,如果没有电,已经搅拌的混凝土会凝固作废,对整个工程建设可能会造成严重影响。孟海清带上一个小手电筒,立马跨上自行车直奔城关电力公司。当时只有崎岖狭窄的乡道,他说,好几次他都差点骑到渠道里,就这样摸黑花了近三个小时,才终于赶到电力公司,在电力抢修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施工现场很快恢复了供电,得到施工恢复正常的消息时,奔波了大半夜的孟海清累得整个人瘫倒在地。

        在建设士林肖家桥时,正好是冬天最冷的时候。打桩的那几天,天还下起了雪,负责监理工作的孟海清就裹着军用大衣,白天黑夜守在打桩机旁,观察、记录,从开钻到打桩完毕,整整七天七夜,一刻都没有离开。

        新德公路正式通车那天,孟海清正好去了嘉兴。但是,据他了解,当天,新市镇的通车仪式上人山人海,邻近乡镇的不少百姓都赶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当天的车队也是当年规模最为庞大的通车车队。(本文采写 祝丽萍)

作者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