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首唐诗《游子吟》,浙江德清籍诗人孟郊千年前的深情吟唱,才有了两届“孟郊奖”全球华语散文大赛,“游子文化”的内涵日渐丰富。因“孟郊奖”,才有了诗人余光中为大赛获奖作品集的两次欣然命笔。
2004年元月,首届“孟郊奖”全球华语散文大赛在新浪网拉开帷幕。诗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线”牵动了许多海内外游子的心,牵出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牵出了一丝丝绵长无尽的乡愁,牵出了一段段遗失或被疏忽的情感。在瑟瑟的寒冬里,行走在天南地北的人们,在孟郊的诗意中找到了情感共同的契合点,找到了一处温暖的心灵寄托,于是,故乡山水之亲,慈母严父之爱,纷纷诉之他们的笔下。随后,在编辑获奖作品集的过程中,获悉余光中先生将来杭州,我就委托德清籍作家汪逸芳老师,请余先生题词。在一次宴席上,微酒之余,余先生喜欢喝一点酒,汪老师向他说起孟郊故里德清的情况,希望他能为“孟郊奖”的获奖作品集题一个词,余先生稍加思索,笔端流泻出“寸草有心,春晖无尽”八字,这是他借用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意,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份游子乡愁。不久,我收到汪老师发了的电子稿。获奖作品集《游子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我就给余先生寄去了扉页上印有他题词的这本书。
余先生第二次题词是在2006年的春天。第二届“孟郊奖”在网友们的支持下功德圆满,我们希望余先生能够来孟郊故里德清作客,参加文学活动。我第一次拨通余先生高雄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是范我存老师(余先生的夫人),随后是他的声音,尽管有海峡相隔,他在那头,我在这头,但声音清晰如晤。他的话不紧不慢,有条有理,干净利落。他依然记得两年前的事,说首届“孟郊奖”的书编得很好,这也拉近了我与他的距离。他还非常风趣,说我们的名字还对仗呢,“光中”对“振华”。我也代表德清向他正式发出了邀请。几次通话后,余先生就确定了与孟郊故里的春天之约。同时,我也表达了想再次得到余先生题词的愿望,他爽快地答应。不久,我就看到了他题写了“悠悠乡愁转笔下,耿耿孺慕回行间”一联,只是他不谙毛笔写字,用记号笔写,而他的字工工整整,一笔一划透露出的还是一个游子的乡愁,悠悠,耿耿。
余先生21岁负笈漂泊台岛,后又去国怀乡,阅尽人间山水,感怀世事沧桑,萦绕在心头的是挥之不去的乡愁。1972年1月21日的夜晚,余先生坐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回想自己的人生里程,乡愁满怀,诗情激荡,牵动无数游子的《乡愁》一挥而就。近年来,余先生往来海峡两岸,他不厌其烦的说乡愁,年轻时说了,年老了还要说,在台湾说了,在大陆还要说,因为他的乡愁是一个民族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本资料由县政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