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竞渡
吴文英(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本姓翁氏,出嗣吴姓。吴文英终生未仕,《宋史》无传。曾为当时显贵宰相吴潜、史宅之等幕僚,晚年为客于嗣荣王赵与芮府。其足迹以今日浙江、江苏为主,平生所居之地以苏杭二地为最久。
吴文英是南宋后期的一位重要词人,他自编词集以自度曲《霜花腴》为名,今已不存。后人辑有《梦窗词集》,存词340首。在南宋诸词人中,除了大家辛弃疾之外,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所以仅以数量而言,吴文英的词在两宋词人中应该占有重要地位,更何况梦窗词意深远,工力精至,更是非常人可及。但梦窗词所得的评价自宋以来却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毁之者说“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誉之者谓:“梦窗奇思壮采,腾天潜渊,返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秾挚”。
吴文英不仅与德清新市人宰相吴潜交谊甚深,关系密切,互有酬赠之词,而且平生多次往来德清,并留下了与德清有关的词有七首之多。《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就是其中一首:
大溪面。遥望绣羽冲烟,锦梭飞练。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 去如箭。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东风冷湿蛟腥,淡阴送昼,轻霏弄晚。 洲上青苹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阑干倒,千红妆靥,铅香不断。傍暝疏帘卷。翠涟皱净,笙歌未散。簪柳门归懒。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重云暗阁,春霖一片。
民国四大词人之一夏承焘先生《唐宋词论丛》:“《韵语阳秋》谓:‘今江浙间竞渡,多用春月。’引沈佺期三月三日驩州诗,王绩三月三日赋皆以上已为招屈之时。”这是说江浙习俗农历三月上已、清明时节人们通过龙舟彩船竞渡以招屈原之魂,来纪念屈原。
这首词,吴文英把八百多年前德清清明时节,余不溪上龙舟竞渡的赛事盛况,像一部民俗风情记录片那样,用视觉、听觉的冲击,时间、空间的转换,场景气氛的强烈对比,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上片一开始,开阔的溪面上,远远看去赛船旗杆矗立,彩旗飘扬,直冲云霄。龙舟快船如五彩斑烂的梭子,疾驰如飞,船边腾起白练似的浪花。两岸桃花遍地盛开,水面上波起浪涌,船上鼓声咚咚、号子声声和岸上助威呐喊声如雷鸣震空。
词的中片写赛舟的近景更是气氛热烈。艘艘赛船你追我赶,去如飞箭。船上健儿互相催促,挥舞彩旗,击鼓加油。全不管东风吹来,赛船间激起雪白的波澜浪花,溅湿了衣衫。这样紧张激昂、沸腾壮观的场面,直到傍晚来临。天慢慢变阴,淡淡的云送走了白天,轻翳的云气萦绕水边。
词的下片写到开遍洲渚的青苹,不与两岸春花争艳斗妍,这是在默默地怀念投江而死的屈原吧。“怀沙人远”化用《史记·屈原列传》:“(屈原)乃作《怀沙》之赋,遂自投汨罗以死。”
西边的夕阳快要落下去了,满川霞光花影在水中摇曳。远处屏山被晚霞染红了,朦朦胧胧已看不分明。东西岸边的船只首尾相连,静静地横卧在夕阳下。这是一幅多么静谧绚丽、幽远迷蒙的春溪夕照图!与开头赛舟时的热烈、喧闹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时观看赛龙舟的游人纷纷归家了,街巷里摩肩接踵,拥挤的人群中尽是精心打扮的美丽女子,脂香阵阵。岸边楼头已卷起疏帘,晚风轻吹,溪面片片涟漪。楼上还有人在那里饮酒听歌。家家门上插着柳条,等候着疲倦归来的主人。黄昏降临,玉笛吹着凄怨的曲子,天气已由白天的淡阴变得阴云重重,暗了楼阁。骤然间,一切都笼罩在春雨纷纷之中……
赋小垂虹
公元1224年,南宋宁宗嘉定十七年,吴文英重游德清,时年二十五岁。为德清县令赵善春赋《贺新郎》词:
贺新郎
为德清赵令君赋小垂虹
浪影龟纹皱。蘸平烟、青红半湿,枕溪窗牗。千尺晴霞慵卧水,万叠罗屏拥绣。漫几度、吴船回首。归雁五湖应不到,问苍茫、钓雪人知否?樵唱杳,度深秀。 重来趁得花时候。记留连、空山夜雨,短亭春酒。桃李新栽成蹊处,尽是行人去后。但东阁、官梅清瘦。欸乃一声山水绿,燕无言、风定垂帘昼。寒正悄,亸吟袖。
正是词里那句“重来趁得花时候”,让我们知道词人以前曾经来过德清。至于是哪年来?来过几次?有没有留下词作?已无从考证。根据德清县志载赵善春嘉定十七年任德清县令,使这首词成为吴文英七首有关德清的词作中,唯一能确定写作年代的。词中的小垂虹,疑是县东之小虹桥。
这首词的上片吟咏小虹桥周边秀美的景色。明净清澈的溪水映着小虹桥和溪岸村庄的倒影,荡漾着点点龟纹细浪。一个“蘸”字,勾画出春天的溪水两岸柳绿桃红环抱的村庄,在轻烟似的雾霭中时隐时现、湿润朦胧。近处小虹桥像雨后五彩缤纷的霓虹,静静地跨卧在碧波之上。远处群峰万叠,青翠锦绣,围立如屏。词人好几次乘船去吴地,经过小虹桥常常回头凝望,都为这里的景色所迷恋陶醉。
“归雁五湖应不到,问苍茫、钓雪人知否?”从字面上理解,是写归雁都对小虹桥留恋不舍,连浩瀚的太湖都不去了,这里正是隐居的好地方呀。(钓雪,引柳宗元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泛指隐居。)但根据《德清县志·德清县境之图》上看,小虹桥东堍正是乌山与蠡山之间。而蠡山是当地传说范蠡和西施隐居之处。《国语·越语》载范蠡在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终极。”词人一定是想到了这个传说,生发出由衷的感慨:“你知不知道当年范蠡和西施并没有去烟涛浩瀚的太湖,原来就隐居在这里啊。”吴文英三十多岁在苏州《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词的下片中也写到:“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樵唱杳,度深秀”,山中樵夫的歌声越过苍翠深远的山林,隐隐约约地传来。真是意境悠悠、余音袅袅。
下片开头就点明了此次重来正是春花烂漫的季节,由上片的写景转到记事。一个“记”字让词人回想到以前客游德清的情景:在静寂的山林中聆听淅淅沥沥的夜雨声,在春郊阳光明媚的短亭里畅饮甘冽的清酒。面对此次重游见到的一切,词人化用了《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和刘禹锡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枝,尽是刘郎去后栽”,写德清县令赵善春在词人上次客游离去以后,取得了这么多实实在在的政绩。
“但东阁、官梅清瘦”反用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句,言即使官梅犹在,但自己诗兴欠佳,写不出好词。看着溪水中小船摇过,“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句),消失在山水如画之中。春寒料峭,绣帘垂定,紫燕无声掠过,真怕辜负了这一派宁静旖旎的大好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