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文字:   打印

他,在担当中将生命升华
——记禹越镇镇长助理、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费贵洪
www.dqnews.com.cn 2011-04-29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勇于担当,是一种人生态度,它需要有敢于碰硬的胆魄,有舍我其谁的气概,有善于处理各类问题的能力。费贵洪,我县东部乡镇的一名基层干部,他就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人。

  他不计较得失,不踌躇功过,不在乎流言,他让自己成为一块基石,一块党的基层领导干部的基石,担当起了应有的责任,不躲避、不推诿、不迷失,坦坦荡荡,矢志不移。在担当中,他将生命升华。

  1987年,费贵洪退伍回到了家乡,进了镇政府工作。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他始终保持了军人的坚毅品格,面对困难绝不绕道,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镇里遇到“急、难、险、阻”问题,领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凡与费贵洪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不怕麻烦的人,不管什么难题,到了他手里,最后总能理出个头绪并圆满解决。

当厂长  拯救濒临破产的企业

  1993年,当时的镇办集体企业德清纺织器材厂因经营不善面临倒闭。辛辛苦苦办起来的厂子不能眼睁睁看着跨了,镇领导想另外派一个人去管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费贵洪。

  听说镇上派来了新厂长,一声吆喝,车间门口到处站满了表情严肃的工人,气氛有些紧张。那天,工人们根本没有开机器,想给这位初来乍到的新厂长来个“下马威”。磨到了天黑,工人们撂下一句话,“费厂长,厂里120多个工人,大家连买油米的钱都没了,如果把欠我们的工资补齐了,我们就听你的。”

  费贵洪当着大家的面说:“镇里派我来,就是要我和大家一起解决困难的,大家放心,只要我有粥喝,保证不会让你们饿着!”

  从那以后,费贵洪更加坚定了要让企业起死回生的信念。没有落后的工人,只有落后的经营方法。在深入了解企业情况后,他决定从推销产品入手,自己带头外出跑销售。

  “以前出差可没有汽车、飞机,我和几名销售员坐的是挂桨机船。来回两三天,吃住都在船上,也正是那段岁月,让我和骨干供销员结下了深厚情感,他们都心甘情愿跟着我干。”费贵洪回忆道。

  江苏吴江是厂里纺织器械的主要市场,那里也是费贵洪和供销员跑得最多的地方。从禹越到吴江,坐船要花上10多个小时,一般都是下午装货,凌晨四五点才到吴江。他和船老大、供销员一起吃住都在船上。

  吴江有一家规模较大的门市部,与厂里一直没有合作关系。但费贵洪打听到,该门市部近期要进一大批货,正在选样品。“这个门市部的销量在整个吴江都是数一数二,产品要是能进他们店,在吴江的知名度就会提高,绝对是个好机会。”可门市部的吴老板是个大忙人,平常到店里也见不到人。费贵洪和供销员经多方打听,找到了他家里,“守株待兔”般等了好几天。终于在一个周末上午,等到了打算出门的吴老板。“你们等了我好几天了吧,从没有看到集体企业的厂长那么亲力亲为。”吴老板看了产品后说,“先进一批货试试看。”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产品销路慢慢打开了,不久厂里还增加了一条生产线。工人们的收入逐渐增加,干活的积极性自然也高了。当年,企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0余万元。

做村支书  带领村民走致富路

  费贵洪干什么事情,都能打破常规,闯出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子。帮助水产村渔民找到致富新路子,费贵洪也是独辟蹊径。

  1990年12月,费贵洪下派到村里,任水产村支部书记。到了村里不久,费贵洪就发现,渔民们很少外出捕鱼,很多人显得无所事事。了解后才知道,原来渔民靠传统的外塘养殖已挣不到钱,而且能捕捞的鱼越来越少,渔民们不知道怎么办。

  让空有一身养鱼技术的渔民,离开了习惯多年的水上生活能干什么?一天早上,他看到报纸上关于《萧山渔民搞起了黑鱼精养成功上岸》的报道后深受启发。第二天就与村主任陈荣根赶到了萧山。由于人生地不熟,几个小时下来,一个渔民都没见着。

  “鱼贩子,鱼贩子!”就像灵光一闪,费贵洪重重地拍了一下后脑勺,找不到渔民,鱼贩子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就又赶紧和陈荣根找到了当地的鱼市场。果然,从鱼贩子口中得知了黑鱼饲养的一些信息。

  回到村里,费贵洪赶紧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然而,要让祖祖辈辈靠水吃饭的渔民转变观念,岂是易事?当时渔民们一片反对声。

  渔民的反对没有击退费贵洪让渔民上岸的决心。他仔细分析后发现,整个水产村属渔民屠祥富最有敢闯敢干的精神,于是,决定上门做工作。带上报纸,费贵洪和陈荣根两人上了老屠的渔船,给他分析了外塘养殖的整体形势和内塘黑鱼精养的优势。好说歹说,最后,老屠终于答应先租下7亩多鱼塘试试看。

  为了鼓励更多的渔民加入到内塘精养的队伍,费贵洪还找到了栖丰村,向该村承租了200亩土地,并将土地开发成了鱼塘。一年里,费贵洪常往老屠的鱼塘跑,问问效益怎么样,看看鱼饲料是不是够。

  到了收获季节,鱼塘捕捞了,一算账,老屠乐了,纯利润5万多,收益比往年翻了四五倍。有了老屠的先例,沈根荣、陆小福、沈福根等一批渔民也纷纷加入到内塘精养的行列中。渔民们钱包鼓了,养鱼的劲道更足了,整个村里再也找不到闲着的人,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渔民们走到哪都会说,多亏了费书记想出来的好点子,为他们找到了致富新路。

  任工作组组长,公正处理违规建房问题

  做基层工作,让老百姓信服,关键要自身过硬,做事公平透明,要一碗水端得平。

  东港村在违规建房问题上曾出现过风波。2009年初,村干部越权违规处理农户建房问题被查,当时共涉及16户农户。这事引起了当地老百姓甚至市县主要领导的关注。

  费贵洪老家就在东港村一带,考虑到熟悉情况,与村民好沟通,镇领导委任他为工作组组长,负责处理东港村问题。接到任务,费贵洪二话没说,带领驻村干部来到东港村,着手解决此事。

  东港村原村委班子违规操作,擅自答应村民建房,还收了押金。刚去第一天,担心之前缴纳的5万元所谓“建房基础设施费”被没收的农户,就来了十几拨。之后几天,不断有村民来到村委,有的要求拿回原村干部非法收取的押金、有的则直截了当反映村干部以权谋私等等。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连续作战,费贵洪弄清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越是深入了解,心情就越沉重。费贵洪夜不能寐。他清楚地意识到,治理东港村的问题,需要动大手术。他对清理违规建房有了自己的打算。他认为关键是处理要公正、透明。

  本想是当地人,村民都熟悉,问题处理起来方便些。谁知,东港村有不少是费贵洪的亲戚朋友,希望能够“通融通融”让把房子造起来。

  费贵洪的表侄儿曹某就是东港村违规建造房屋的农民之一。当时,曹某也向村里缴纳了5万元押金,房址也已经落实,原村委班子答应随时都可以建造。费贵洪上任后,表侄儿到了村里,要表舅网开一面。当时费贵洪就明确态度,“现在问题还没弄清楚,别说你不符合建房条件,就算你是符合条件,我目前也不会让你建。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必须公平公开。我们是亲戚,你就更要理解我、支持我!”

  几个带头跟村里闹的农户,看到费贵洪对亲戚也是这个态度,意识到再闹下去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情绪也渐渐缓和下来。之后,在费贵洪多次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农民原先建好的12间三层违章房屋也得到顺利拆除。这件曾闹得沸沸扬扬的违规建房事件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在费贵洪的引导下,现在的东港村建房有了一套公开透明的手续。对造房申请户进行公示,由党员、干部、群众多方监督,最后确定,保证整个操作过程始终处于阳光状态。连续两年,该村无一户违规建房。
  负责征地拆迁,刚柔并济化解风波

  哪里有困难,他就在哪里。在工业建设中,征地搬迁常常成为工作的难点问题。费贵洪刚柔并济的处事艺术,让征迁过程中的顽结一一得以解开。

  2004年,浙江胜辉服饰有限公司决定入驻禹越镇,厂区内有一些土坟需要搬迁。在费贵洪的带领下,其他的坟墓顺利迁走了,但有一个新坟三个月前刚好放在拟建厂区内。按照当地风俗,坟墓只能在清明或冬至才能搬迁,费贵洪所在的拆迁征地小组与项目公司协商后,同意了农户要求,答应开年清明再搬。

  第二年离清明还有一个月的时候,费贵洪主动上门,提醒农户要按当初承诺将坟墓搬迁。谁知此时农户反悔了,不同意搬迁。而已经为此推迟了数月的厂区设施建设必须开工。

  费贵洪和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一次、两次、三次,先后十多次苦口婆心地与该农户讲政策、说道理,当事人仍是坚决不肯搬坟。

  “不可能因为这坟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如果再不搬,就派人替你搬!”费贵洪与镇主要领导商量后,果断地作出了最后“裁定”。动人家的坟墓,在农村是要被人家戳脊梁骨的事儿。费贵洪也知道严重性,但是考虑到整个工业园区规划及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影响,费贵洪毅然“迎难而上”了。

  强制搬坟的当晚,该农户就把80多岁的老父亲带到了费贵洪家,并放出狠话“你这么强狂,我老父亲就交给你了!”

  当时,费贵洪的妻子十分害怕,担心冲着丈夫来的这家子人,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来,硬是不让丈夫开门出去。费贵洪安慰妻子,说“我这是为了工作,我个人跟他们没有冲突,相信他们也不会对我怎么样。况且,我当过兵,上过战场,这点事怕什么,你不用担心。”

  费贵洪说服了妻子,果断地开门,主动上前将老人扶到了家里,并告诉他,“大伯,你放心,如果你儿子他们不理解,今晚你就住我家里。”

  “不搬迁就不能引进项目!”“企业进来了,老百姓的收入才能增加!”……过了好几个小时,刚才情绪还很“激动”的老人渐渐缓和下来。此时,费贵洪让村干部帮忙找来了老人的侄儿,让他一起做老人的思想工作。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多钟,老人开始渐渐理解镇里强拆坟墓的原因,觉得为难费贵洪也说不过去,所以主动要侄儿送自己回家,并表示回去做好儿女们的思想工作。

  第二天早晨,费贵洪刚上班,老人的儿子就来到他的办公室。这位憨厚的农民兄弟虽然对费贵洪与自己老父亲昨晚的“特殊交流”心存疑惑,但也不再为难费贵洪。搬坟风波,终于得到了平息。

  化干戈为玉帛,有技巧,有方法,但更多的,靠的是尊重、理解和担当。

招商引资  拉起园区框架线

  随着镇里工业建设的推进,费贵洪又被领导相中,成了招商引资推动工业园区建设的“急先锋”。

  眼下,在禹越镇工业区内,最早进入园区的浙江汇隆化纤有限公司项目二期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预计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5亿元。公司老总沈顺华对我们说,他是第一家进园区的企业,如今企业能够在这里发展壮大,多亏了费贵洪当年的引荐。

  九年前,禹越镇党委政府大胆提出了“工业兴镇”的口号,利用该镇与杭州余杭交界的优势,大搞工业集中区建设。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始终没有项目进场。费贵洪,时任镇工办副主任与招商办副主任,感到身上的压力很重。除了抓紧外出招商外,他还通过亲戚、朋友及在外地的战友,大量收集招商信息。

  一天,无意中从一位战友口中得知,余杭一家企业想到外地投资发展。得到这个消息,费贵洪如获至宝。当即拉上战友,赶去找到那位想投资的企业老板沈顺华。

  经过几次交流接触,对方终于答应来实地查看,可是到了现场,投资者对着仅有一条碎石路的所谓工业园区摇起了头。费贵洪并不气馁,他还是非常诚恳地登门拜访,反复将镇里在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区位优势等一一详细介绍。

  与此同时,费贵洪还为沈顺华算起细账来:余杭的地皮价格比禹越高出一大截,按目前的厂区规划,将来还能进行二期工程;再加上,随着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造,禹越的区位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终于,沈顺华被费贵洪说动了,将项目的第一期工程落户到了园区内。此后,费贵洪和他的同事们跑上跑下,几乎包揽了项目所有审批手续。整个审批过程中,沈顺华没有来过禹越,都是费贵洪与分管领导或同事,赶去杭州让其签字。

  看到企业落户禹越后,得到当地政府如此“厚待”,沈顺华万分感激,不经意间也当起了禹越的“义务招商员”。

  该项目拉开了园区发展的序幕,紧跟着是大规模的园区建设。无论晴天、雨天,上班时费贵洪总穿着一双二三十厘米高的黑色套鞋,风风火火来往于工地与机关之间。在工地上,他既当指挥员,又当工人,身上到处溅满泥浆,脸上落满了“泥麻子”,但他仍然乐呵呵地干着。工人们笑言,说“费主任不像是机关干部,倒像是我们的工头”。

  为了尽快拉出园区框架线,那几年,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园区建设上。费贵洪白天在工地上抓园区建设,晚上还要在单位写工程进度汇报材料。“白加黑、5加2”成了他的真实写照。

  经过九年的开发,占地1.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已经建成,一批“大好高”项目相继落户,禹越镇已经成为我县接沪融杭的桥头堡。今年,新开工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2个,其中过亿元项目8个,总投资近21亿元,已形成了纺织服装、特色机电、新型建材、食品加工四大特色产业优势的新型工业集中区。镇党委书记金明龙说,禹越工业集中区建设速度能够如此快,项目落户如此迅速,这里面有费贵洪很大的功劳。

  费贵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但是,在他身上有着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敢于担当。

  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最基本的根源就是作为一个干部必须在本职岗位上全心全力、兢兢业业办成事、办好事、解难事,以一颗责任心来回报组织的培养和人民的信任。费贵洪经历的一件件难事,无不体现了他战胜困难、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勇气和胆识,体现了超越自我、无私奉献的意志和信念。

  无论是谁,只有勇于担当,才能直面现实,不畏挑战,在困难中成长,在磨砺中成才,在担当中抓住机遇;只有勇于担当,不上推下卸,才能团结同志,,凝聚力量,形成团队,共克时艰,创造一份辉煌;只有勇于担当,才能永葆向上的热情,以坚韧不拔的意志闯出一条成功的路子来。

  我们期待有更多费贵洪式的好干部出现在德清大地上!

作者: 记者 张志鸣 吴金梅 王福田 罗垚 文 宣宏 图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