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讲述人:李立群(16岁,新市镇“留守儿童”)
记录人:记者 杨晓燕/文 宣宏/图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群孩子很特殊。父母远在外地打工,而他们则留守在乡下老家,所以人们给了他们一个带着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很多时候,他们只能通过电话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存在,父母相伴的快乐,对他们来说,只能是简单却奢侈的愿望。
16岁的李立群已经是个大姑娘了,但她依然留守在新市老家,与在上海打工的父母很少见面。几年来,父母外出打工让家里条件好了,对李立群来说,基本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保障。现在的她,还是很羡慕周边的同学,因为她的身边没有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一年只回来一次。”昨天,李立群说起自己的留守生活。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母因为家庭困难去了上海打工,11岁的她开始和体弱多病的爷爷相伴,住在新市乐安村。那段上小学的日子里,李立群不仅要负责自己的生活、学习,还要照顾爷爷,而她的父母只在每年春节的时候回来10天。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习优秀、懂事乖巧的她,被评选为了“湖州十佳留守儿童”。
上了初中,李立群住到了镇上的姑姑家。“姑姑照顾得我很好。”不过在姑姑家,李立群每周最期待的还是爸妈的电话。“基本一周一次吧,一讲就半个多小时。”说到父母,内向的李立群话也多起来。每次通话,李立群都要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向父母好好倾诉一番。
对16岁的李立群来说,大孩子的她更容易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孤单,尤其在夜里是她特别思念父母的时候。
“爸爸妈妈的照片放在抽屉里,想他们了就拿出来看看。”把父母的照片放在自己房间的抽屉里,随手抽开,就能看到。但李立群说,她和爸妈的合影照片不多。每年暑假去上海父母那里,他们都很忙,而她则帮忙做饭。偶尔有空的时候,父母带她出去玩的时候拍过一些照片。
“爸爸妈妈要是能看到我和爷爷的照片,也应该会很开心的。”又到一年的年底,李立群期待父母回家,不过她希望能先给父母一份惊喜,让他们看到已经长大的自己、健康起来的爷爷。
说到自己的新年心愿,懂事的李立群有点羞涩,“我们拍照的机会不多。”这对很多孩子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却是李立群心中的一份爱的憧憬。“我想拍套亲情相册,让在外打工的爸妈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