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德清新闻网投稿平台
文字:   打印

[楼国华] 在全省林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www.dqnews.com.cn 2010-01-22 德清新闻网

楼  国  华

(2010年1月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既是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利用工作会议,也是年度的全省林业局长会议。昨天下午,大家参观了象山县的宁波南方野生动物养殖有限公司,刚才湖州市林业局等四个单位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相信大家都有感触和启发。胜荣同志刚才全面回顾总结了我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下一阶段我省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胜荣同志讲得很全面,也很具体,我完全同意,请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野生动植物保护利用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第一,要充分认识野生动植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重大意义。野生动植物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兼具生态功能、物种资源和遗传基因三种特性和具有可再生性的特点,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利用工作,意义非常重要。首先,野生动植物资源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维持生态系统整体稳定的基本因素,任何一个物种种群的丧失,都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影响到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其次,野生动植物资源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野生动物可以作实验用、皮毛用、药用、肉食用和观赏用,野生植物可以作中草药用、花卉用、观赏用和编织用等等。我们传统医药、特种皮革、工艺品制造等众多产业,都不可缺少这一重要的物质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80%的中成药和大部分保健品原料来自野生动植物,全世界大约有30亿人口使用的医药产品来源于野生动植物,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巨大。再次,野生动植物蕴藏着巨大社会文化潜能。特别是在高新生物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野生动植物孕含的基因资源,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开发潜力,成为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争夺的焦点。有人预言,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的争夺,将关系到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兴衰。我国是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如果保护不当导致物种灭绝,其基因资源也将随之消失,损失将无法挽回。因此,我们作为承担保护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重要职责的主管部门,必须要充分认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培育和利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第二,要正确处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利用工作科技含量较高,难度也较大,搞好了潜力很大,搞不好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尤其要注意把握好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方面,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如果不重视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或因保护不当造成物种灭绝、基因丧失和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其损失将无法挽回,更谈不上开发。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以保护为前提,采取严格措施防止物种灭绝和基因资源丧失,才能以科学、适当的方式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加以开发。另一方面,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野生动植物资源特点,大力推动资源培育,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利用,就能满足人类需求,反过来就会更好地促进保护。发展野生动植物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为了增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活力和能力。因此,我们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利用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大力培育、合理利用”的原则,大力促进资源人工培育,推动以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以利用人工繁育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缓解野外资源保护压力,逐步做到少用甚至不用野外资源,实现野生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突出抓好我省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与其他林业产业相比,野生动植物产业具有发展周期短、产品多样、社会需求大等特点,发展的潜力很大,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成功典型。大家要充分认识野生动植物产业的巨大潜力,像抓毛竹、油茶等产业一样来抓好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一是要明确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加工为龙头,加快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和植物培植为主的第一产业,加快发展以人工培育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要原料加工的第二产业,加快发展依托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展生态旅游的第三产业,形成以规模化繁育基地、综合加工利用基地和生态旅游等为主的产业框架结构。二是要加大发展力度。重点发展我省具有发展前景的梅花鹿、鳄鱼、鸵鸟等驯养繁殖业,加强野生动植物种源基地和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扩大产业规模。三是要提升发展质量。要增强科技意识,加强与科研部门的合作,大力研发和推广驯养繁育和精深加工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要强化品牌意识,围绕特色创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要强化市场意识,发挥我们的市场优势,培育一批像桐乡皮草市场一样在全国知名的专业市场,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四是要优化发展环境。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对产业发展给予足够重视,统筹规划,制定政策,加强管理,真正把野生动植物产业作为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促进野生动植物产业健康发展,不断拓宽林农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野生动植物保护利用工作就讲到这里。岁末年初,我们召集大家在这里召开全省林业局长会议,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研究分析当前林业形势,总结2009年林业工作,部署2010年林业工作。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肯定2009年林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

     2009年是林业改革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之年,中央召开了建国六十年来的首次林业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森林浙江”建设的战略决定。全省各级林业部门紧紧围绕“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深化林权改革、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着力抓好年初确定的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部署开展了以均股均利为主要内容的主体改革完善试点工作,庆元等22个县的林权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逐步规范森林资源流转,近两年通过不同形式流转林权257万亩,流转金额66.7亿元,全省累计流转面积已达1093万亩。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落实了林权抵押贷款贴息资金,贷款区域、参与机构不断扩大,全省累计发放贷款15.73亿元,其中当年发放贷款10.78亿元,直接受益农户2.8万户。开展政策性林木综合保险工作,政策性林木保险承保面已达到30%以上,公益林火灾险统保面达到95%以上。启动了临安等20个县(市、区)的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继续加强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完成1000万亩公益林扩面区划界定工作,生态公益林最低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17元。认真实施中央新增投资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完成建设任务102.8万亩,直接拉动内需7.5亿元。深入开展“关注森林”活动,加大森林城市创建力度,杭州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长兴、诸暨、龙泉3个城市和煤山等9个城镇达到省级森林城市(城镇)标准,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和关注森林活动“市长访谈”节目,“关注森林”活动进一步深入人心,并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力。村庄绿化纳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全省“千万工程”3191个待整治村绿化任务全面完成,新建省级绿化示范村232个、绿化示范镇27个,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启动千万珍贵树木发展行动,向各地赠送珍贵树种容器苗345万株。完成阔叶化改造21万亩,建成生物防火林带1480公里。

     三是兴林富民建设成效明显。预计全年林业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600亿元。新建兴林富民示范乡镇37个、示范村231个,示范村林农人均收入9284元,其中林业收入4768元,占人均收入的51.4%,占农业收入的74.9%。组织实施竹产业生产发展项目,加快推进竹林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达3.9亿元,建成竹林道4600多公里,改造提升低效竹林80万亩,初步测算竹林年均亩产值已从前几年的400元提高到700元左右。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实施了油茶、干果产业提升项目,全省19个油茶项目县完成低产林改造15万亩, 12个干果项目县完成山核桃和香榧新造林2万余亩。积极拓展森林产品市场,组织开展了“浙江笋竹产品”东北行活动,积极组织参加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2009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第七届花博会取得团体总分全国第二位的历史最好成绩,森博会参展企业1000多家,实现成交额16.72亿元,成为亚洲最大的林产品展会。新建1个国家级和两个省级森林公园。

     四是森林资源保护继续加强。严格落实林地定额管理制度,全年共办理征占用林地项目1672个,林地面积4107.5公顷,保障各项扩大内需建设项目依法及时用地。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三无三下降”的较好成绩,无重特大森林火灾、无扑救人员伤亡、无火烧连营事故和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同比下降41.9%、受害森林面积下降60.9%、因森林火灾伤亡人数下降64.3%。进一步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面完成国家林业局下达的森防目标管理“四率”指标。全力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实施松材线虫病疫点限期拔除和绿盾护林检疫执法行动计划,缙云县、临安市、德清县、洞头县四个发生区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国家林业局基本拔除的标准,发生乡镇数减少了4个,全省未发现新的松材线虫病疫情。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国湿地博物馆顺利开馆,批准建立了衢州乌溪江、龙游绿葱湖、嘉兴石臼漾、玉环漩门湾4个省级湿地公园,长兴仙山湖、诸暨白塔湖、衢州乌溪江3个省级湿地公园升为国家湿地公园。顺利完成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的外业调查工作。“平安林区”建设有序推进,森林公安民警大轮训取得实效,在全国森林公安民警知识大竞赛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五是科技兴林工作进展顺利。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组建了“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浙江省林特生物种质资源协作共享平台”,全年获省级上科技奖18项。继续推进责任林技员制度建设,全省聘用首席林技推广专家239名、林技指导员1122名、责任林技员2682名。积极培育发展森林食品基地,共认定87个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面积25.2万亩。继续加强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举办了第六届林业科技周活动,深入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进村入户进企业活动。完善林业质量标准体系,实施省级林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25个、建立示范基地17.3万亩、带动农户6.3万户、增加产值3亿多元,组织制修订了6项省级地方标准和4项林业行业标准。加大对食用笋、干果等可食林产品和森林食品基地的抽检力度,进一步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背景下,我们林业建设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林业干部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密切协作、大力支持的结果。总结2009年的林业工作,我们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谋划林业发展思路。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林业发展的新形势,紧密结合浙江林业实际,提出了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森林“浙江建设”的总体思路,并及时提请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和作出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的战略决定。各地联系实际,因地制宜谋划发展思路,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召开高规格的会议,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二是千方百计增民利惠民生,努力实现生态受保护与林农得实惠的协调发展格局。我们注重抓改革与促发展的有机结合,始终把保护生态和林农增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林业改革方面,落实了林权抵押贷款贴息资金,出台了政策性林木保险政策,开展了林木采伐改革试点;在生态建设方面,提高了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了补偿范围;在产业发展方面,实施了竹产业生产发展和油茶(干果)生产发展等重点项目,安排了数亿元的补助资金。这些强林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林农群众的收入,促进了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林业改革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进一步得到增强。

     三是不遗余力拓展林业影响,凝聚社会各界“关注森林”的发展合力。我们充分发挥“关注森林”活动这一平台优势,花大力气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全社会关注林业、投入林业、建设林业,积极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去年共举办了包括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全国“爱鸟周”暨浙江省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等在内的国家级展会活动就达10余个。这些活动的举办,极大地拓展了林业发展空间,扩大了林业社会影响,林业的社会关注度明显增强,作为公益事业的行业特征进一步凸显,全社会“关注森林”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清醒认识当前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全面正确地分析和认识林业形势,是及时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必须全面认清形势,深刻领会中央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清醒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从更深层次上剖析我省林业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森林浙江”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深刻认识应对气候变化对林业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威胁和重大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减排和增汇。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具有十分重要的碳汇功能,具有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的特点,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学研究表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约1.15万亿吨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46%。森林已成为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京都议定书》把植树造林和森林管理列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2007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上,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森林保护、减少毁林、控制森林退化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重要内容。前不久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是重要议题。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地位。2009年11月,国家林业局制定并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突出强调要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经营、森林保护等工作,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对林业工作提出的新挑战,统筹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行动计划。

     (二)深刻认识中央关于林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的新精神。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林业改革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对林业地位作出了“四个地位”的精辟概括,回良玉副总理对新时期林业的“四大使命”进行了科学分析。这“四个地位”和“四大使命”,是我们党对林业认识的最新成果,是新形势下中央对林业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去年9月22日,在联合国举行的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又提出了增加森林碳汇等建议,并承诺到2020年中国要增加森林面积4000万公顷,增加森林蓄积量13亿立方米,再次赢得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近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国家林业局“关于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情况的报告”等文件上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胡锦涛总书记作了86字的长篇批示,强调要“依靠人民群众,依靠科学进步,依靠深化改革,扎实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着力加强森林保护和经营,确保实现2020年的奋斗目标”。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林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根本指针,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我们必须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增强推动林业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深刻认识省委、省政府建设“森林浙江”的新要求。围绕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去年8月召开了全省林业工作会议,最近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森林浙江”建设的意见》。“森林浙江”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林业部门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总抓手,包括了森林生态、森林产业、森林文化三大体系,涵盖了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涉及了森林资源的发展、保护、利用三大环节,强调坚持生态优先,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优化森林布局,提高森林质量,搞活森林经营,开发利用森林功能,弘扬森林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森林浙江”建设大局上来,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制定有效的工作措施,扎实推动林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四)深刻认识当前林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林业发展正处于一个较好的发展阶段。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林业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还需要不断深化,既有主体改革不彻底不完善的问题,也有配套改革不到位不落实的问题。二是生态质量特别是平原绿化还亟待提高。生态质量普遍不高,特别是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巨大差距。尤为突出的是浙北平原、沿海地区、城镇村庄等人口集聚区的森林覆盖率相对较少,与建设“森林浙江”的要求还差距很大。三是林农增收致富的潜力还远未发挥。由于林业经营管理粗放,目前林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普遍较低,据初步测算,全省林地亩均产出水平还不到200元。四是林业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我省山区林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成为林业发展的“瓶颈”。如我省的林区路网密度不足4米/公顷,与国外林业发达国家相差很大。我们要高度重视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势利导,顺势应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加以解决,努力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全面落实2010年林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启动“森林浙江”建设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林业工作至关重要。根据当前林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2010年全省林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按照“深化林权改革、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森林浙江”建设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兴林富民为宗旨,认真实施重点林业工程,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着力推进林业主导产业发展,全面落实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切实加强林业基础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推动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按照上述总体思路,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抓好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重点林业工程是林业建设的主战场,投入资金量大、建设任务重,必须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建设成效。一是全面启动林区道路建设工程。组织编制全省林区道路建设规划、技术规程和建设标准,分解落实建设任务,完成1万公里林道的建设任务,逐步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林业经营水平。二是推进林业现代示范园区建设。围绕林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重点扶持一批设施完备、技术领先、组织化程度高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竹木、干果、油茶、花卉苗木现代示范园区,发挥精品生产、高效示范和观光休闲等多种功能,带动林业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加强重点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做好1000万亩新增重点公益林的区划界定、签订协议、落实管护、资金补偿等工作,加强公益林效益监测和成效宣传,加大重点公益林管护力度,提升生态公益林管理水平。四是推进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按照沿海、平原、山地三道防线的总体布局,以沿海基干林带和平原林带林网作为重点,全面完成28.45万亩的中央新增投资第四批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五是推进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方案,落实危旧房改造政策,全面启动3860户危旧房的改造任务,切实改善国有林场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推进重点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切实加强资金项目管理,继续深化林业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确保林业资金安全和工程建设成效。

     (二)着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认真贯彻中央十号文件精神,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抓改革促发展。一是抓好主体改革完善工作。对集体统管山比例超过30%的地方要因地制宜采取均股均利等形式,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加强林权管理,以林地所有权为依据开展林权地籍调查,逐步建立规范实用的林权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林权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抓好山林纠纷调处工作,切实解决历史遗留积案,维护林区和谐稳定。二是加快推进森林资源合理流转。进一步完善流转政策,抓紧制定出台《浙江省森林资源流转和抵押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流转管理服务,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林权登记、交易管理等流转平台,规范森林资源评估等中介服务,为林农和经营者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三是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加强银林合作,积极创新融资平台,争取林权抵押贷款覆盖我省所有林区县,全省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林权抵押贷款规模达到20亿元。积极争取财政等部门支持,完善林权抵押贷款配套扶持政策,落实林权抵押贷款贴息资金,积极扶持担保机构发展,争取安排贷款风险补助,组建省级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四是加快落实政策性林木保险工作。大力宣传综合性林木保险政策,鼓励和引导林农、中小林业经营主体主动参与政策性林木保险,支持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集体投保,支持以一定行政单位组织形式进行统一投保,提高林农参保率和林木保险覆盖率,力争承保面达到40%以上,公益林火灾险政府统保面达到95%以上。五是大力培育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积极引导林业经营者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通过股份合作等形式组建林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林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不断健全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行为,提升管理水平。

     (三)大力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快林业发展,增强森林碳汇功能,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的共识和行动。要充分发挥森林在减缓气候变化中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加快发展碳汇林业,大力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一是深入开展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关注森林”系列活动。分别举办应对气候变化——“千校万人同栽千万棵树行动”、“珍贵树木在行动”、“阿里巴巴在行动”等活动,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进一步营造“关注森林、关注气候变化”的浓厚氛围。其中“应对气候变化——千校万人同栽千万棵树”活动将在本月16日举行,并实行上下联动,各市要选择一所学校在同一天举行植树活动,并邀请政协主要领导参加,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强与教育、团委等部门的合作,切实抓好组织实施。二是广泛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宣传教育。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造林固碳意识,促进企业、个人积极参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活动。三是探索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浙江专项。积极争取向国家林业局申报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浙江专项,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通过这一平台捐资造林增汇、促进减排。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碳汇林业市场机制,推动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发育,提高植树造林经济效益,调动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碳汇林业发展。四是加强碳汇林业评价体系研究。积极引进和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成果,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与国家衔接、符合省情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标准,计量我省森林碳汇及其变化情况。

     (四)积极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全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不断增长,需要我们不断拓展林业的发展空间。一是要在合理开发利用林地、湿地资源上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节约集约利用林地的方针,编制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健全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配合做好低丘缓坡的开发利用,确保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认真实施全省湿地保护利用规划,加强湿地的抢救性保护与恢复,新建一批省级及国家级湿地公园,规范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继续加强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二是要在提升森林质量上拓展发展空间。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碳汇功能,是符合我省林情和林业发展自身规律的根本途径。加大森林经营试点示范工作力度,积极探索不同林分的森林经营模式,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大力实施阔叶化改造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全面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大力开展中幼林抚育,以松杉为主要对象,研究制定中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的扶持政策。加快大径材培育,采取新发展和定向培育相结合,推进基地建设产业化,提高用材林综合效益。加快培育珍贵树种,继续开展送珍贵树种苗木活动。三是在发展城市和平原林业上拓展发展空间。在抓好山上造林绿化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突出“身边增绿”,加快推进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校园等建设,努力实现森林进城、上路、入村,推动森林一体化建设。加大“森林城市(城镇)”创建工作力度,力争完成3个“省森林城市”和10个“省森林城镇”的创建任务。启动森林村庄创建活动,制定标准,加强引导,改造提升现有村庄绿化水平,推动村庄绿化向森林提升、向生态转型、向自然发展,建设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森林村庄。四是要在开拓林产品市场上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构建林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不断提升森林产品品牌,扩大浙江林产品的市场份额。继续组织举办好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中国萧山花木节、森林旅游节、浙江笋竹产品西北行等活动,为企业和林农拓展市场搭建平台。加强对台林业合作,赴台组织开展招商招展活动,促进双方合作交流。

     (五)加快林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把握当前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利时机,加快林业主导产业发展,做大总量,提升水平,确保林业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继续抓好竹笋产业的发展。加快低效竹林改造步伐,重点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一竹三笋”等实用技术,加快道路、灌溉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竹笋产业的产量和效益。二是全力抓好油茶和干果产业的提升。认真实施油茶和干果产业发展项目和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示范林建设项目,确保高产良种壮苗造林,强化油茶栽培关键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完成20万亩的新造林和改造任务。三是积极推进竹木加工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各类社会资本和先进技术,重点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具有市场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林业龙头企业,推进林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推进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带动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四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发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在森林旅游产业中的主导作用,创建特色精品景区,提升公园旅游档次。鼓励林农利用承包林地兴办森林游憩业,充分开发森林的生态文化、游憩疗养功能,增加林农收入。五是积极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优新品种及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推进现代花卉发展。加强行业协会组织体系建设,筹备成立中国花卉协会绿化观赏苗木分会,组织举办各类展览、展销等花事活动,引导种苗花卉产业健康发展。

     (六)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按照“严管林”的要求,落实各项保护管理措施,确保森林生态安全。一是加强森林资源监管。指导临安等20个县完成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任务,抓好淳安等10个县的编制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试点工作,完成“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和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继续开展森林资源年度监测。二是强化木材运输管理。根据国家林业局的部署,组织开展木材运输检查“行政执法年”活动,落实木材检查统一装识制度,理顺木材运输检查管理体制,尽快解决木检人员的编制和经费问题。三是加强森林消防工作。加大森林火灾防控力度,加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和森林消防装备建设,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重特大森林火灾事故发生,确保全省森林火灾双控指标不突破(受害率和发生率分别控制在1‰和25次/10万公顷以内)。四是狠抓松材线虫病防控。以宣传贯彻《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为契机,建立健全防控责任体系,以限期拔除疫点为抓手,实施“十乡拔点、百乡封锁”工程,确保松材线虫病发生总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双下降,力争拔除2个县级疫点。五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和管理,继续坚持严打整治,适时组织开展针对性强、见效快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七)不断强化林业基础保障体系建设。要进一步重视加强各项林业基础工作,切实保障林业改革发展协调推进。一是要抓紧编制林业发展规划体系。组织编制《“森林浙江”建设规划》和《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森林浙江”建设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提高规划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指导性,为全省林业改革发展提供指导。二是加强林业科技支撑。围绕农民林业生产急需的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大力加强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深入实施国家林业局部署的“林业科技年”行动,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服务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和万名基层林技人员及林农的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责任林技推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完善,责任、考核、培训制度健全和保障体系完备的新型林技推广责任制度,扎实推进基层林技推广、动植物防疫、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林业标准化体系,扩大林业标准的覆盖面,做好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强对可食林产品生产有关环节的管理,确保林产品从山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三是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加强地方性法规建设,推进《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浙江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和《浙江省野生植物保护办法》等法规、规章的制定。进一步规范林业执法行为,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运转高效、行为规范、监督有力的林业执法体系。四是加强林业队伍建设。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森林浙江”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加强林业干部培训力度,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预防各类涉林职务犯罪发生。切实抓好林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认真开展森林公安警察警用车辆使用管理专项整顿行动,继续深入开展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活动,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同志们,今年我省林业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加快推进“森林浙江”建设,努力开创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