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网讯 打谷桶、风车、草鞋耙、山袜……走进筏头乡后坞村“和美乡风馆”,这些老底子用过的劳作农具、日常生活用品,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该馆的特色风景。据了解,这些“老古董”都是村民主动捐献出来的。
短短几个月时间,一个反映了村史、村貌、村风、农耕文明的乡风馆大功告成。村书记项明亚说,全靠村民的支持与配合。后坞村农家乐多,来游玩的人多。当初,关于乡风馆的定位,村里的干部很快就达成共识,要么不建,要建就要把它建成一个向村民和外来游客展示传统文化的好地方,让人们了解后坞村的美丽传说和悠久历史,让人们了解农耕文明的变迁;它应该是一个传播文明、倡导新风尚的好地方。通过后坞村人物展出,如大学生、文明家庭等展示,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从而起到一种传播文明、健康向上的好风气;它还应该是一个最能体现一个村的特色的地方。通过一个小小的陈列馆能了解全村的情况,村的美景、村的发展和村的历史。
思想统一了,接着就是选址。乡风馆建在哪里?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太偏了,群众不方便,如果太大了,也很难布置。经过村委会多次实地查看、商议,最后选择了大会堂。大会堂建于上世纪60年代,墙上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题词十分完好,现在农村这样保存完好的大会堂已不多见,所以,它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十分符合“和美乡风馆”的内涵所需,而且大会堂地理位置方便,面积适中。但村里担心的是这里已成老年活动中心,一旦要建和美乡风馆,老人们的活动必须暂时停止。没想到消息传出后,老人们十分支持,没有一句怨言。
围绕馆的定位,开始挖掘历史,收集材料。村史主要包括村的历史、天泉山和天泉寺的故事、香水岭的传说等等;村貌具体体现在富有特色的生态美、正在兴起的农家乐、初具影响的休闲游;村风则通过文明家庭、莘莘学子、创业带头人等人物展出体现出的文明和谐新风尚;而农耕文明需要各种农器具实物展来体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
得知村里在征集“老古董”的消息,凡是家里还有的,村民们都纷纷捐出来。记者在该乡风馆看到,这些老东西,有的已很有些年头了。一只从前专门用来装菜油的油竹罐,由76岁的胡桂林提供。胡桂林说,这只油竹罐还是阿爷手里传下来,虽然早已勿派用场,但我舍不得扔,才留到今天。章连初捐献的风车,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有“光绪 丁酉年”字样,算算应该有一百十来年历史了。章连初说,乡风馆里陈列的物品都是我们过去用过的东西,闲置在家里,派不了大用场,如今搁在乡风馆里,让外来游客参观,了解从前山里人的风俗,蛮有意义。
自从“和美乡风馆”建成后,村民、游客都喜欢去逛逛,成了一处怀古忆今、传播文明、倡导健康风尚的好地方。
|
|
|
|
|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
新闻热线 0572-8072070
热线传真 0572-8073282
投稿邮箱 tougao@dqnews.cn
联系地址
德清县武康中兴南路249号
德清新闻网编辑部
邮政编码 31320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