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续前缘 草木存记忆——百名上海老游客重游莫干山侧记
|
德网讯 初夏的莫干山,万竿修竹腾起阵阵竹浪;满山苍翠中不时传来声声鸟啼。6月18日,在2010德洽会百名上海老游客重游莫干山活动中,莫干山迎来了上海老游客,在莫干山的绿竹、山溪和山径中,来自上海的老游客尽情捡拾往日的美好回忆。
莫干山有我美好的回忆
上海市民萧宜今年已经74岁,退休前是上海文汇报的一名资深编辑。他对于莫干山一往情深,曾经先后3次来到莫干山游玩。
“这是我第4次来了。”在莫干山拾级而上时,萧宜告诉记者。“我第一次来莫干山是在80年代。”萧宜说,“当时我是作为一名报道者,参与了江浙沪评弹艺术研讨会。当时也正是和现在一样的梅雨季节。我记得当时评弹蒋调的创始人蒋云仙也参加了。”
1998年,萧宜在家人的陪伴下再次来到莫干山。这次在湖州的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他们住进了武陵村一间宾馆,曾经是蒋介石下榻处,莫干山的竹、云、泉三胜和清、净、凉、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去后,他有感而发写了一篇随笔《山深秋来早》发表在1998年1月19日杭州日报《迟桂花》副刊上。
“这次我是在上海老年报上看到了征集莫干山老游客的活动,我就将这篇文字复印了寄去,后来就通知我入选了。”
“莫干山变化不大,这样挺好,这些东西都有文化的内涵,需要精心保护。”萧宜说,“这次来发现德清武康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变化很大,,已经是一座环境干净幽雅的现代化小城了。”
80年代我就是一名驴友
上海市民桂毓伟曾经在1980年7月15日从上海出发,骑自行车来到莫干山。今年56岁的桂毓伟十分健谈。
在剑池休息时,他告诉记者,“当时没有地图,我们就自己手绘了一幅地图。然后准备了手电等必需品,从上海出发,一路经过青浦、埭溪、庾村等地,我记得是7月15日晚上11时出发,16日傍晚时登上莫干山山顶。”
桂毓伟至今还将当时的手绘地图和随身物品保存着。“在山上我买了一张莫干山的地图,当时的定价只有2毛6.”桂毓伟说。这张地图他也保存完整。
之后,桂毓伟再也没有来过莫干山。当天故地重游后,莫干山的山水草木也勾起了他美好的回忆,他显得很兴奋也很激动。
“当时我们骑车飞速下山时,一个同伴在转弯时摔倒了严重擦伤,我记得当时莫干山里下起了滂沱大雨。还有闪电,满山遍野都是萤火虫在闪烁。”桂毓伟笑着回忆说,“我当时在上海从来也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雨。”
“县城很漂亮,环境也不错。不过我更喜欢在莫干山下养老。”他还向当地导游打听莫干山镇城仙居的价位,透露出退休后到这里定居的想法。
翁祖玲、施文祥等,这些都是曾经在上个世纪游历莫干山的老游客,在重游莫干山的活动中,纷纷回忆起了当时的情景。“这样的活动真有意思,三十年后重游莫干山,感觉德清山更美了,水更美了,天更蓝了,也感受到了德清人民的热情。”参与到重游莫干山的上海老游客这样说,并再次在莫干山中合影留下了美好的瞬间。
|
|
|
|
|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
新闻热线 0572-8072070
热线传真 0572-8073282
投稿邮箱 tougao@dqnews.cn
联系地址
德清县武康中兴南路249号
德清新闻网编辑部
邮政编码 31320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