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干山镇劳岭村,有个叫做“三九坞”的小村庄。近来,这个宁静的小山村接连发生了不少变化:先是有个南非小伙子高天成(英文名字 Grant Horsfield)和朋友租下了几幢农民的泥坯房。后来,很多外国人周末会到这里来住,形成别具风味的“洋家乐”。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到乡村的宁静,又可以体验到欧式风情;不仅可以品尝到特色农家菜,还可以尝到正宗西餐。
现在,小小的三九坞村已经成为湖州市最大的涉外单位,来这里的外国人占了湖州市外籍游客的四分之三。而“洋家乐”所倡导的环保和可循环理念更如一道清风吹进了当地的“农家乐”。
南非小伙办起“洋家乐”
三月的德清,依然有些春寒料峭。
阴雨将歇,车子驶进湿润的莫干山镇。
窗前一会儿晃过浮腾着轻烟迷雾的水库,一会儿晃过万竿修竹、如海翠篁。兜兜转转,终于在一个路口停下。
只见2块诙谐的路牌,上面用毛竹圈圈拼成了“395”三个阿拉伯数字;路旁的草丛中,还出现了几个形状特别的垃圾筒,用竹篾编成,像个喇叭一样倒插在地里。
果真是个安静偏远的村庄。站在路口,清风徐来只听得潺潺溪流,目力所及仅一两座小楼,其余的都隐在山弯处、竹海中。据说,这里以前“人丁稀少,只有三户人家,九口人”,这才有了“三九坞”这个名字。即使是现今,三九坞总共也就18户人家。南非小伙高天成第一次骑自行车来这里游逛时,村里只有二十来个留守的老人,年轻人或外出经商、或进城打工,空留下很多老式的泥坯房、西洋楼。
可惜这会高天成人在上海。听镇里同志介绍,三年前他来到上海做传媒工作,自称“被都市压得透不过气,开始在周边寻找原汁的自然”, 发起“裸”(naked)观念。一天,高天成在网上搜索到了莫干山这个避暑胜地,又从马克的“LODGE”主页里(英国人马克在莫干山上开了家名为“LODGE”的酒吧,并以此为名开设个人网页)了解到很多关于莫干山的传奇故事。天生喜欢探奇的高天成第二天便约了上海的几个朋友,骑上山地车来到了莫干山,无意间发现了三九坞。
满眼皆绿的三九坞和高天成家乡的环境十分相似,一进村,他就有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特别是那些原汁原味的泥坯房,似乎让他闻到了家乡的泥土味。了解到这些泥坯房大多闲置着,高天成和朋友们毫不犹豫地租下了六套,一租就是15年。
“本来是打算自己和朋友们度假的,后来发现,如果按照农家乐的形式来经营非常有市场,因为这里的自然风光、好的空气以及远离尘嚣对于生活在上海钢筋‘丛林’里的老外和高级白领们极具魅力。” 高天成聘请的管理人员Judy告诉记者。
据介绍,从2008年正式营业,三九坞至今已接待3000余外籍人士。
“洋家乐”的低碳细节
老外办“洋家乐”,自然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从里到外透着的环保气息使这个“洋家乐”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先从装修说起。租来的农房改造成了可以接待客人的小屋,还分别取了好听的名字:紫岭居、翠竹小筑、竹工作室。从外表看,这些房子让人感觉像是回到了农村公社时代。Judy告诉记者,高天成很喜欢泥坯房原来的风格和材质,在装修中绝不破坏这些自然的东西。
院子中,老房子拆下来的大梁对半剖开,成了长条桌。雕花椽木被用来当花园的藩篱。大树墩成了圆桌,石礅子一个个叠起来,就是凳子。稻草做的灯罩,有的已经破旧该换了;盖着茅草棚的吧台,全部是用废旧啤酒瓶堆垒起来,别有情趣;墙边散放着农家常见的土罐,是烟灰缸;竹篾编成的喇叭型垃圾筒,都是就地取材DIY的作品。
阳台上,当地废旧市场收来的木头做成柱子、栏杆;竹枝扎成了栅栏。
修葺过的屋内,隔墙已被拆除,只剩下裸露的原木大柱。厅内的花格和吧台,也一“裸”到底,一块块红砖别致地围起后,未加涂饰。屋内的家具物什,都是店主四处“淘”来的宝贝。有古老的暖榻,笨重巨大的沙发床、藤椅子,下面有储物柜的椅子、老旧的火桶,还有一张从旧式理发店搬来的理发椅,“上海制造蝴蝶牌”等字清晰可见。
为了减少碳排放,他们动了很多脑筋,尽量不从外面带家具和建材进来,在周围的村子里寻找旧家具,拆房剩下的雕花木梁、石礅、马槽都成了他们的装修材料。最具创意的是对马槽的使用,下面凿了个下水孔,成了一个双人使用的洗手盆。
没有空调没有煤气,夏天靠电风扇,冬天靠每个房间安装的火炉,烧的是本地废木料、木屑压缩制成的柴禾。门前有蓄水池承接雨水,须得循环使用。垃圾要分类,树叶、苹果皮会埋在地下。
客人被建议乘火车到杭州而不是开私家车,不允许在室内抽烟,发现一次警告,第二次就要被“赶出门”。客人还被要求节约用电、用水,不提供每天换毛巾,没有电视,但有DVD,可以看电影。晚上可以烧烤,可以自己动手做饭,如果想偷懒,一日三餐也可以请“阿姨”代劳。
来这里度假休闲的人也是“裸家族”(naked family),他们的理念就是:放下一切!把自己交给自然,过一种简单的生活,爬山、散步、骑车、钓鱼,或者闭上眼睛,不思考也不说话,静听四周的鸟鸣声、竹海的摇曳声。
与“农家乐”的对对碰
在三九坞,高天成聘请当地人做“管家”,请村里的一些妇女来做工。山里的孩子会带前来度假的外国小朋友下河摸鱼,上山摘果。
“三年前,这里一片荒凉,现在房子装修过了,道路更整洁了,人气旺多了;三年前,村里人的卫生意识还不强,垃圾随地扔,现在是看到垃圾就会拣起来。”在“洋家乐”做工的麻阿姨今年61岁了,曾是劳林村妇女主任的她,说起话来斯文有理。她说,“洋家乐”确实改变了小山村。三年下来,麻阿姨学会了烧西餐,还懂了不少科学饮食的知识,如西红柿含维生素丰富,洋葱能软化血管......
三九坞的名气越来越大,也吸引了当地的农家乐庄主来参观。
康培忠办的石颐山庄,是镇里评选出的精品农家乐,山庄内假山鱼池、长廊木屋,也颇有意味。让老康不明白的是,农民的房子越造越现代摩登,可老外却偏喜欢泥房泥瓦,花那么大力气装修老房子,这笔钱够造好几幢新房了。老康还想不明白,当地的农庄吃住都便宜,可这群“摩登的原始人”仍愿意花高价住三九坞。想着想着,他琢磨出道儿来:敢情咱们的农家乐还停留在吃上,人家讲究的是真正的“天人合一”,上升到精神层次了。
受到三九坞“洋家乐”修旧如旧、与自然和谐的启发,现在莫干山镇准备在当地30户农家乐中扶持打造两个示范样本,石颐山庄是其中一个。老康告诉记者,这次一定要好好筹划,要吸引更多的城里人和老外留下来。因此,老康全力支持读大学的女儿攻下英语、法语,“语言关是一定要过的。”
“洋家乐”也正在不断地融进当地。Judy告诉记者,酒店每年3-4月份都会组织外国孩子和当地小学生联谊,宣传环保理念,有时在一些节假日举办露天音乐会、烧烤、露营等活动,会邀请村民参加。2009年的春节还特意安排外国客人与农家同乐,过中国春节。同样,在圣诞节这么闹猛的节日里,不少农家乐也动起了“洋脑筋”:水果、佳酿、烧烤,加上农场圣诞狂欢舞会、农庄自制特色圣诞暖屋,吸引了不少大城市的潮人。(2010年3月23日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