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只破壳而出的11号‘德清籍’朱鹮宝宝有200多克重了,足足是出生时的4倍多。”昨天,一直照料着朱鹮宝宝们的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工作人员老许兴奋地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记者。
老许还透露了一个更让人感兴趣的消息:再有十来天,由朱鹮父母自己孵化的“德清籍”朱鹮宝宝也有可能破壳而出。
谁将成为第一只自然孵化的德清籍朱鹮宝宝呢?
今年以来,下渚湖的5对朱鹮夫妇精力特别旺盛,产蛋不断,至5月初已产下40多枚。
这一现象引起有关专家的浓厚兴趣。朱鹮一般每次产蛋三四枚,此鸟有一特性——它们产下的蛋如果孵化顺利,就不再产蛋;如果丢失,或孵化不成功,还会再次产蛋。但这需要一个前提,朱鹮的身体状况好。德清的5对朱鹮能够连续下蛋,很可能与下渚湖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饲养条件有关。
当工作人员从朱鹮窝内取出第44枚蛋后,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决定今年不再进行人工孵化,改由朱鹮自己孵化。据介绍,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的目标是,首先人工孵化,然后是自然孵化,最终放归自然。自然孵化是实施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
记者在朱鹮大棚看到,5对朱鹮夫妇分别住在5个单间内,每个单间的上方都有一个窝。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段时间,无论白天黑夜,总有朱鹮在抱窝。
朱鹮夫妇抱窝可谓全心全意。雌雄朱鹮轮流抱窝,换岗后,不抱窝的朱鹮赶紧飞到地面,活动活动筋骨,找点吃的,然后飞到窝旁,与抱窝的朱鹮一番耳鬓厮磨,窃窃私语后再换岗(见上图)。人一旦接近,抱窝的朱鹮头颈处的羽毛会竖起来,发出咕咕的叫声,以示警告。
老许说,这段时间的朱鹮特别警惕,这是鸟的天性。他希望游客不要去打扰朱鹮,让它们安安心心把宝宝孵出来。
据了解,由亲鸟孵化小鸟,即朱鹮父母自己孵化是朱鹮繁育中的一个难题,陕西省的朱鹮救护饲养中心试验多年才得以成功。
在数千公里外的江南水乡,这项试验还是首次,会给人一个惊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