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新闻人物:朱建民与他的武康石情缘
www.dqnews.com.cn 2006-04-11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武康石的建筑和艺术》画册最近由西泠印社出版,书籍用精美的图片和文字,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武康石所蕴涵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既有资料性又有学术性和观赏性——它的作者就是我县文物工作者朱建明。

  在武康兴隆街一所普通寓所见到作者朱建民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中年男子,下身穿着一条脏兮兮的牛仔裤。浙江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是这样评介朱建民的:“朱建民,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文物工作者和管理者。多次的专业培训和年复一年的野外调查,是他基本的成才之道,一个县的文保所长有太多的文物工作要做,朱建民因此总是忙忙碌碌、风风火火的。”

  说起武康石,已是知命之年的朱建民十分健谈:“有个说法叫‘武康人也不知武康石’,武康石主要产于德清县武康镇东郊,为天目山余脉的丘陵山地产物。在历史上曾经广泛用于建筑、桥梁、牌坊、园林假山等。寻常的武康石,经过历史变迁,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顽石,而成了人类的一种文化。”

  回忆与武康石结缘的过程,朱建民说:“第一次闻听‘武康石’的说法是在 1982 年,那时参加文物工作不久,没有太在意,却把武康石留在了记忆中。” 2000 年,朱建民在《湖州文博》发表题为《武康石》的短文,那是一篇经实地考察后写成的关于古代园林使用武康石叠山的资料,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从 2002 年开始,为了将文献资料、采石遗址调查、武康石文物古迹调查相结合,朱建民与同事周建忠足迹遍及杭嘉湖、苏锡沪水乡古镇。在苏州、乌镇、周庄、同里、西塘、新市、南浔等著名的水乡古镇,在比比皆是的武康石古建筑中,沿着武康石的历史脉络,都留下了朱建民求索的踪影。

  忙碌的朱建明从历史文献中捕捉星星点点的武康石线索,并按照逻辑关系,一头寻找源头的采石遗址,一头遍访武康石建筑流脉。几年下来,经过这位风风火火中年男子的爬山涉水、寻觅、考证和梳理,武康石建筑终于幻化为《武康石的建筑与艺术》中那诗一般流韵的画面和文字。

  德清县博物馆馆长俞友良表示,朱建民是一个普通基层文物工作者,然而他不计名利, 20 多年始终如一献身文物事业,体现出了他求索不息、敬业执著的不平凡。  

  可贵的是,朱建民并不是一位只知道呆板工作的人,他怀着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激情——赴海宁调查海塘,他会陶醉于汹涌潮水;赴苏州研究古建筑,他不忘欣赏残阳晚钟;穿行于郊野勘踏古迹时,他会随手拍摄生机勃勃的昆虫。也许正是对自然的感恩,他一直保持着学习情怀。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朱建民这样说:“德清是文化大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历代文化名人、德清窑、武康石、前溪歌舞等等,是千古佳话,也是德清文化的闪亮名片,都需要我们好好珍惜和发掘。”

作者: 记者 张海滨
分享到:

相关稿件